突然出現的這一群古人類,正是克洛維斯人。
不過,由于地理位置的緣故,這里生活的克洛維斯人與落基山脈的克洛維斯人有不小的差別。
生活在寒帶的他們往往居住在自建的御寒雪屋之中,身上穿的也是用馴鹿皮或是麝牛皮制作的厚皮衣裳。
在這里,因為植被稀少,他們的食物主要來源并不是植物,而是各種海生與陸生的哺乳動物,比如海象、獨角鯨、馴鹿、麝牛以及猛犸象。
“哞——”
不遠處,一共有二十多只猛犸象嘶聲長鳴,邁動粗壯的四肢奔跑,大地都為之發出低沉的震顫聲。
它們壯碩的身軀就好似一座座小山,披著一身厚重的長毛,駝峰似的高聳肩頭,蒲扇似的大耳朵,長長的鼻子,一對月牙似的卷曲象牙自長鼻兩側延伸出去,直插天際,望之膽寒。
在更新世晚期的美洲大陸,一共生活著6種大象:
分布數量最多,范圍最廣的哥倫比亞猛犸以北美中西部大平原為根據地,在北美大草原和落基山脈一帶十分常見;
身披厚厚長毛的真猛犸則更加適應西北部寒帶苔原的氣候;
而美洲短頜象主要在北美洲東部和南部的林地里徜徉;
中美到南美的山地草場生活著居維葉象,亞馬遜雨林里則有劍乳齒象。
此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海峽群島上,還隔絕出了哥倫比亞猛犸的一個小兄弟——肩高僅1.5~1.9米的小猛犸。
此時,方寅所見的這一群猛犸象,正是生活在寒帶地區的真猛犸象。
真猛犸象也叫做長毛象,論體型,真猛犸在猛犸家族中并不算大,遠遠比不上哥倫比亞猛犸象以及草原猛犸象,其成年雄性的肩高達2.7~3.4米、體重6~7噸,只比后世的非洲象、亞洲象略大一些。
但如果論耐寒本領的話,真猛犸象在藍星有史以來的象類中可謂空前絕后,首屈一指。
一般說來,體型越大的動物,身體表面積相對身體體積的比值就越小,這有利于減少體熱散失,保持體溫。
真猛犸象雖然比其他幾種猛犸象的塊頭要小,可體態更為敦實、厚重,四肢短粗,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層,肩部還有脂肪堆積成的肩峰——和駱駝的駝峰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能夠抗寒,還能在艱難時刻扛餓。
而真猛犸象最顯眼的特征就是一身厚厚的長毛,這里面可是頗有玄機的:它們的毛發其實分兩層,外層的長毛粗糙厚實,可達90厘米長,能擋風雪;長毛之下,還有一層約8厘米長的細密絨毛,可幫助保持體熱。
不但是身上,就連真猛犸象的四肢、足部、長鼻末端也都有毛發覆蓋,以便在寒冷的地面行走覓食。
正是憑借這一全套的抗寒裝備,真猛犸象才得以在環境惡劣的寒帶苔原地帶繁衍生息。
不過,此時的這一群真猛犸象,卻是正在被另外一群可能還沒有它們腿長的古人類追殺驅趕,這一副場景對于方寅的視覺沖擊力可不小!
“投擲!”
為首的那名克洛維斯獵手忽然發出了一道指令。
下一秒,后方的不少獵手都是將手中蓄勢待發的石質標槍猛力投擲了出去,目標直至落在最后的一只亞成年真猛犸象身上。
“唰唰唰!!”
一根根標槍從天而降,插在了那只亞成年真猛犸象的大腿上。
標槍鋒銳的槍頭深深地扎進了對方的大腿上,使得這只亞成年真猛犸象奔跑的速度也緩慢了下來,漸漸與族群脫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