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一生曾四次從軍,第四次從軍后逐步晉升為抗金名將。
作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的事跡后世很多人都能敘說一二,可是對于岳飛是如何一步步從基層士兵成長為一代名將的,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作為武將,岳飛的晉升無非憑借兩樣東西能力、戰功。
岳飛自小學習武藝,長大后又先后四次參軍,在北宋末年的亂世當中,征戰多年的精力則是岳飛成長的催化劑。
第一次參軍智擒賊寇陶俊、賈進
宣和四年,在馬植的建議和聯絡下,宋金兩國聯合伐遼,金國負責進攻遼國中京,而宋朝則負責進攻遼國燕京。
于是,朝廷派童貫率軍二十萬北伐燕京,結果卻遭遇大敗,當時,河北官員劉韐被任命為行軍參議官,并在真定府招募“敢戰士”以御遼,另說是為征遼。
從小習武,而且早就想要保家衛國的岳飛于是毫不猶豫的便去應募。
經過選拔,岳飛被任命為了“敢戰士”中的分隊長,這一年岳飛才二十歲。
當時,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攻略縣鎮、殺傷官民,官兵多次征討卻均告失敗。
岳飛于是自請以百騎滅之,劉韐于是撥給他步、騎二百人。
岳飛先派三十人偽裝成商人,進入賊寇的控制區,并趁著賊寇劫掠返回之際混入其隊伍。
等到入夜之后,岳飛令一百多人埋伏于山下,自己則只領著數十騎逼近對方營壘,陶俊、賈進眼見官兵人少,于是果斷出戰,岳飛佯裝敗退,誘使賊兵追擊,然后四面伏兵盡起,混入賊兵隊伍的三十人也趁亂發難,陶俊、賈進逐被擒,賊兵或被殺、或被俘、或逃散。
同年,岳飛由于父親岳和病故,于是只得辭別劉韐,返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就此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軍旅生涯。
第二次參軍山西抵抗金軍。
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患,岳飛家中逐陷入生計困難之中。
為了謀生,二十二歲的岳飛于是投效了河北路平定軍,并被提拔為偏校。
平定軍是宋初建立的一支軍隊,是屬于鎮州治下的一支地方軍隊。
靖康元年,金國西路軍開始向山西發動進攻。
同年六月,河東路分季團練得知岳飛作戰勇猛,于是從平定軍調其前往山西于慈賢偵查金軍活動情況,岳飛于是離開了生活了兩年多的平定軍,奔赴山西。
同年八月十四日,金軍以完顏宗翰為左副元帥,從云中出發;宗望為右副元帥,從保州出發夾擊ty。
至九月,ty失陷,金軍隨后攻向壽陽。
壽陽城池雖小,然而軍民卻拼命死守,宗翰雖然率領上萬金兵,卻久攻不下,還損失了三千士兵。
十月初五,宗望在攻破鎮定城后,緊接著攻向中山城,隨后與宗翰合兵進攻平定軍駐守的平定城。
宗望自鎮定向西攻擊平定軍,以喪失士兵萬人的代價,才最終攻下平定軍。
對于岳飛在這一戰的表現,還算不錯。
從金兵的傷亡情況來看,這一戰打得也極為慘烈。
平定軍雖然最終戰敗,但岳飛卻成功突圍,返回了家鄉,結束了自己的第二段軍旅生涯。
第三次參軍岳母刺字再投軍
靖康元年十一月,宗翰、宗望兩軍分道渡河進攻北宋京城,宋欽宗一面向金國求和,另一面則派人送蠟書,任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征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相州城中,則是武翼大夫劉浩在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
從平定軍突圍返回家鄉的岳飛,在目睹了金人入侵之后百姓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后,心中極為憤慨,意欲再度投軍,但又擔心母親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
岳母姚氏深明大義,極力勉勵岳飛“從戎報國”,并為岳飛后被刺“盡忠報國”四字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