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不是運氣差,而是他的好運都被他的狂妄自大,無能無德,還有草菅人命作沒了。
“我李廣竟然會不得封侯”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看到盤點自己的李廣頓時感到無比的難受。
怎么盤點別人都是什么名帥、猛將,到了自己這里就是悲情人物。
“悲情”
“我李廣可不需要什么悲情”
“我要建功立業”
到了現在,李廣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李廣悲情”
“竟然還有這么一說,朕想不明白。”
隋煬帝楊廣看到這里,都差點罵臟話了。
“悲情”
“一個多次打敗仗的人有什么好悲情的”
“若是在朕的手中,多次打敗仗,還敢違抗軍令,早就給他頭都砍了。”
“真當自己是個大人物”
“拿著最多的機會,可有幾次把事情辦利索的”
“漢武帝也是脾氣好。”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可不是難封,而是沒辦法封。”
“若是李廣都能封侯的話,那規矩不就亂了。”
李廣是悲情的。
李廣也是不悲情的。
評價李廣,應該客觀看待。
其實從司馬遷史記原文里已經可以得出結論了。
眾所周知,太史公其人行文是存有自己相當程度的好惡的。
寫他喜歡、他認可的可說的上是極盡渲染之能事。
典型的例子就有洋洋灑灑、異彩紛呈的項羽本紀和這篇李將軍列傳。
司馬遷寫項羽和李廣可是很賣力。
寫的是正史,但即使以演義的評判標準看,也是相當出色的。
這是因為司馬遷自己就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認可、同情同樣世家出身的李廣。
他經歷過人生的黑暗與失意,所以他對李廣難封這樣的悲劇感同身受。
因此后人才得以看到了如此精彩而傳奇的李將軍列傳。
在史記篇章中,不僅為這位李廣單獨作傳,而且排在了帝國雙璧衛霍的合傳之前。
但是,轉念仔細一想,這合理嗎
衛霍是什么豐功偉績
衛青,霍去病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在華夏軍事史上都發光的人物。
哪怕過了兩千載,衛青和霍去病這一對大漢的帝國雙璧仍光耀整個華夏民族。
這是由他們的戰績和對后世的影響決定的。
是沒有任何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