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水上爭鋒之后,蒙古水軍幾乎全軍覆沒。】
【失去了水軍的蒙古人氣急敗壞,擺在他們面前的之后一條路,那就是拿下黃州城。】
【蒙古主將口溫不花決定召集人馬,搶攻黃州城。】
【在調兵遣將之后,無數炮灰一樣的西域兵和西夏歸附軍成了倒霉蛋,他們在蒙古人督戰之下,前仆后繼沖擊黃州城。】
【一時間,黃州城下喊殺震天,尸骨遍地。】
【如果換其他人來堅守黃州城,估計唯一的選擇就是憑城堅守,可孟珙不是其他人,而是一個深諳兵法的人物。】
【在他看來,最好的防御,從不是憑城堅守,而是機動防御,主動出擊。】
【于是,他一邊堅守城池,一邊觀察敵軍態勢,尋找克敵制勝的契機。】
【這契機說來就來,連續攻城不利的戰況,讓蒙古軍還有歸附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以至防備松懈,眼見敵人疲態盡顯,早已籌謀良久的孟珙,決定深夜突襲。】
【他派遣部將劉全將精銳突襲部隊,分成七路人馬,趁月黑風高的晚上,突襲蒙古軍陣地。】
【這場意料之外的突襲,讓自以為兵力占優的蒙古人慌了神。】
【七路大軍,六路旗開得勝,打的蒙古人暈頭轉向,唯有一路大軍,因為面對的是蒙古軍中漢人將軍張柔,被謹慎用兵的張柔挫敗了突襲圖謀。】
【這場突襲之后,蒙古軍信心受挫,再也沒有了志在必得的信念。】
【放緩攻擊節奏的他們,讓守城的宋軍獲得了難得的修養機會。】
【休養之后的宋軍,又一次迎來了蒙古人的攻城。】
【這一次,蒙古人也準備充足有備而來,他們祭出殺手锏震天雷,一個個拋式投擲武器,用他不斷攻擊黃州城墻,無數震天雷洶涌而來,讓城下戰局越發的慘烈。】
【關鍵時刻,孟珙坐鎮城墻指揮全軍奮戰,哪里有缺口,就派兵支援哪里。】
【蒙古軍看上去聲勢浩大,可見到善守的孟珙依舊無可奈何。】
【眼見情勢如此,蒙古人又想了一出歪招。】
【只見他們派遣特工隊沖到黃州城下,然后開始了挖地道的模式。】
【蒙古人如此做派,讓孟珙尋思之后,也靈機一動,命令部下在城內有樣學樣,也讓宋軍進入挖土模式。】
【唯一的區別是,蒙古人挖的是地道,而宋軍挖的是土坑,還是那種特別特別大的土坑,挖出來的土,還堆積在坑前,成了新城墻。】
【蒙古人挖地道備受宋軍侵擾,宋軍挖土坑則一心一意。】
【兩相對比之后,宋軍的土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猶如在城內挖掘出了一個新的立體防御工事,等到蒙古人費盡力氣,終于挖穿地道,可以沖進城來的時候。】
【看見高高的土堆,深深的土坑,頓時風中凌亂。】
【背后城墻上,宋軍彎弓射箭,前方是難以越過的土墻,墻后還有深深大坑。】
【可急不可耐沖鋒的蒙古軍,依舊勇猛沖鋒向前,不知情況如何的后隊兵馬,猶如浪花,讓蒙古人成群結隊掉進了宋軍準備好的深坑里面。】
【隨后,宋軍弓箭、石頭、火油、檑木各種招呼,讓身陷土坑的蒙古軍欲仙欲死。】
【經過這一輪科技含量頗高的攻防戰之后,頭鐵的蒙古人也被打蒙了,被打蒙后的他們,在對峙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黯然撤退了。】
【這一戰,孟珙先是殺潰軍以壯聲勢,后是突襲迎逆轉,最后見招拆招破了敵人攻城連環計,】
【防御戰打成了進攻戰、陣地戰、反擊戰結合的混合戰,可以說將兵法精髓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過數次戰役勝利之后,宋理宗在1238年,決定升孟珙為寧遠軍承宣使兼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制。孟珙卻不愿在將士之前受此封賞,隨后再宋理宗言語說,三軍都有賞,而且都比他之前后,才接受了官職和賞賜。】
【高風亮節的孟珙,無疑是一個可以讓三軍用命的統帥。】
【宋理宗也算知人善任,在不久后又升孟珙為京西湖北安撫制置使兼知岳州,讓他成了主管荊湖防線的統帥。這無疑是將大宋,最為至關重要的防區交給了孟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