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玲和馬陵之戰的勝利,龐涓也在馬陵之戰中被殺,孫臏幫助齊國奠定了霸業。
從孫臏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孫臏受盡了侮辱和折磨,但是這又怎么樣呢
為了活著,他忍住了。
最終的結果是,他成功了,而曾經給予他恥辱的人,已經死了。
韓信就是一樣。
他一個人面對一群人,打贏的幾率有多大
韓信不是神仙,沒有任何勝算。
而他選擇了最聰明的一條路。
那就是暫時忍耐。
后世一提到胯下之辱這一成語,往往都會自覺地和韜光養晦聯系在一起,正如韓信的所作所為一樣,忍一時之辱,而成就是震古爍今。
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信甘愿受辱的背后,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隱忍心理嗎
其實不然,胯下之辱之所以能夠出現,主要也是韓信心中有所顧慮的緣故。
要知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時候,大秦帝國雖危不倒,法家制定的刑律仍舊存在。
并且法家一向主張用嚴刑峻法去約束百姓,一向輕罪都重罰,所以在常規“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的基礎上,還有更加殘忍的肉刑用以輔助。
因此,當時韓信如果真的因一時沖動就拔劍殺了那名少年的話,按照刑罰,他自然也難免一死。
更何況,事情發生的時候,正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而大秦律令一向又講究法外無情,情不束法,所以一旦韓信被當地官府捉捕下獄,就算有眾人求情,韓信也終究難逃那致命的一刀。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在對韓信隱忍的性格大為贊賞的同時,往往會忽略掉身為一代將才統帥最為重要的另一項基本能力,那就是遇事冷靜。
而韓信在面臨當眾羞辱的時候,仍舊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權衡利弊之后做出選擇,也是他日后能夠名垂青史的一大重要原因。
看到這里,眾人終于明白了。
“對不起,我道歉,是我錯怪韓信了。”
“是啊,我們都錯怪韓信了。”
“這哪里是膽小怕事,分明是忍辱負重,知恥而后勇。”
“韓信就和越王勾踐他們一樣,能放下面子去做事,這樣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一時的恥辱算什么一時的失敗又算什么乾坤未定,結果都是未知的,忍辱負重能讓人激發自己的潛能,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才是成功的。”
“沒錯,話說,有幾個人能做到像韓信這樣面對他人挑釁,沉默不語,真的放下面子,從屠夫的褲襠下鉆過去反正我做不到。”
“韓信才是正確的,沒看到當時的律法非常嚴重嗎如果他殺了人他的結局又會如何會好嗎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殺了前來挑釁他的人,他一樣會坐牢,那樣值嗎不值。”
“恥辱是暫時的,成功才是永遠的。”
漢高祖劉邦正看個樂呵呢。
沒想到竟然盤點到了韓信。
這個讓他又愛又恨的手下。
“韓信嗎”
“竟然盤點到了他,還真是有趣。”
“胯下之恥,的確很少人可以忍受,韓信能成功不是偶然的。”
“朕倒要看看,對他的評價如何。”
“但無論怎么樣,都阻止不了朕殺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