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肌肉是皮下的組織,所以一般情況下采用的都是可吸收風險。
“李院長,幫忙把肌腱的兩個近端拉緊。”
第一步是進行肌腱近斷端的縫合。
李院長有經驗,拿過止血鉗,夾住了兩側的肌腱斷端,拉緊并且吻合在了一起。
肌腱的縫合不需要保證無張力,這玩意兒本身張力就很大,任何運動都會引起肌肉的收縮,所以采用的縫線是比較牢固的,只要不發生劇烈運動,一般都不會破裂。
而手指部位,本身劇烈運動就不多,再斷裂的可能性很小。
“30cm長絲線。”
蘇辭道
又是開始挑戰高難度縫合的時候了。
進行肌肉縫合跟神經縫合不一樣,這玩意兒要是間斷縫合,費時費力,而且會因為縫合的線頭太多,導致肌肉活動受到限制,愈合之后可能會引起肌肉的僵硬等等。
所以,連續鎖邊縫合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也很考驗技術。
因為肌肉是隨時在變化的,就算患者已經失去了意識,只要肌肉還是活著的,就跟拍了腦袋的死魚一樣,時不時會抽搐兩下。
蘇辭在長絲線的兩端都穿了一根細長的指針,接著,在距離肌腱斷端1.5厘米的地方橫行貫穿了肌腱進針,使得絲線在肌腱兩側都等長。
接著,蘇辭緊靠著剛剛入針的地方,在旁邊再次進針,斜向著肌腱的斷端交叉而對稱地穿過了肌腱,反復交叉進針一共三次,最后在止血鉗拉緊肌腱近側3毫米的地方穿出了這一針。
“手術刀。”
蘇辭將兩根細長指針握在了一只手里,另一只手結果手術刀,沿著止血鉗的近側大部切開了肌腱。
“李院長,麻煩翻轉一下止血鉗。”
李院長右手拿著止血鉗,往旁邊扭了扭,翻轉之后,肌腱的斷面顯露了出來。
上方的肌腱已經完成了縫合,接下來該縫合近端下方的肌腱了。
這一次的縫合與之前的操作一樣,最后,蘇辭多次交叉縫合后,在止血鉗近側3毫米的地方再次將針穿了出來,正好跟上方的縫合線對稱分布。
縫合處還有部分肌腱是多余的,這點沒有辦法避免,為了保證肌腱縫合的質量,必須使得兩部分肌腱有一點交叉。
畢竟,出現肌腱重合可以增強肌腱的強度,但若是肌腱缺失了,整條肌腱的壓力都會變得,它承受了不該有的壓力,可能就會崩潰。
切除了多余出來的肌腱之后,蘇辭收緊了縫線,完成了近端的肌腱縫合。
“接下來,肌腱遠斷端縫合........”
最開始的步驟差不多,李院長用止血鉗夾住了斷端,把兩側的肌腱收緊,并且有部分重合。
蘇辭沒有直接縫合,而是拿起了手術刀,沿著止血鉗的內面大部切斷了此處的一部分肌腱,然后翻轉止血鉗,露出了斷面。
蘇辭望著近側已經完成縫合的肌腱,調整著肌腱軸線。
切除肌腱正是為了保證遠端的肌腱軸線與近端一致,只有這樣,肌腱才會均勻受力。
調整完肌腱軸線后,蘇辭在遠斷面與近斷面縫合線點相對應的位置斜向交叉進針,在距離遠端面3毫米的地方引出了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