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N的解釋是:因為這記絕殺,林星只是個輔助,但最后他卻站出來補進了這一球。
就像是一條隱藏在暗處的毒蛇,沒有人注意到他,但他就是突然躥出來,給了致命一擊。
對這個綽號,林星不太滿意。
后來某次接受采訪,他表示:“毒蛇太寬泛了,如果是我,我會選其一作為我的綽號。”
在記者的追問下,林星選擇了:“我可能會選擇曼巴蛇,因為它是毒蛇里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
就這樣,林星的綽號從毒蛇,進化到了曼巴。
終于,他可以在各種詹化、龜化之中,科化一次了。
還有福克斯體育的報道,逐幀剖析之后,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
“卡爾·馬龍的確慫了,面對斯大的挑釁,他第一反應是后退,并且一直在閃躲林星的目光;
下半場的那次沖突,斯大都已經把臉伸到卡爾·馬龍的面前了,卡爾·馬龍還是沒有出手。
顯然,他慫了……”
但也有媒體持有相反的看法,他們認為,馬龍是慫了,林星也好不到哪去。
“球場上兩人的交鋒不斷,但無論是卡爾·馬龍還是斯大,他們都沒有要出手的意思。
雖然賽前狠話不斷,但真正到了比賽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慫了……”
林星看到了這篇報道,他猜測:
這應該是某個很想看到NBA賽場上的MMA大戰的記者,因為沒有如愿看到,惱羞成怒了。
對此,林星的態度反倒是:樂于見到類似的報道。
因為這類報道能夠幫他洗清NBA賽場第一格斗手的名聲。
“看看,斯大也沒有人們口中所稱的那么無畏無懼,面對卡爾·馬龍,他不就慫了?”
“如果不是卡爾·馬龍也慫了,說不定這場比賽我們能看到斯大被痛揍。”
“看看卡爾·馬龍的大肘子,細胳膊細腿的斯大一看就不是他的對手。”
諸如此類的議論,對現在的林星不但不是壞事,還是件好事。
“真希望所有人都認為我是個慫逼、軟蛋,然后上來干我!
MD,怎么說著說著就有點像抖M了?”
賽后也有討論林星完成絕殺后的那個慶祝動作的,大部分人都認為——
“霸王步,真的很霸氣。”
但也有人惡搞,認為:
“他就好像拿起了一根掃帚,然后兩手下壓,抬腿,把這根掃帚給掰斷了……”
對此,林星表示:下次他一定拿出更霸氣的慶祝動作。
也有人在討論林星的連續三雙——
從他禁賽復出之后,五場比賽,他拿下了四場三雙。
只有對76人的那場比賽,他打得時間不多,因此籃板差了兩個,助攻也差了一個。
對比禁賽前,林星總是差那么三四個籃板,總是和三雙擦肩而過的表現。
有人提到:“斯大的籃板能力看上去進步了很多,是他找到竅門了嗎?”
于是討論開始——
“應該和奧克體育館的那一戰,他打開了某一處開關,一下子就成了籃板高手。”
這毫無疑問,是一句玩笑話,但有時候,玩笑話反倒是最接近事實的大實話。
林星覺得,他好像被說中了。
“據我所知,斯大請到了蒂姆·格洛弗作為訓練師,或許,是格洛弗發揮了作用。”
然后就是一句被公認為正確答案的討論,林星也得承認,格洛弗的作用還是有的。
格洛弗是個擅長調整球員狀態,提升球員的耐力以及指導球員如何巧用力量的訓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