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巴克利的擋拆進攻,他第一次定制了一套聯防陣型。
九零年代,NBA不允許聯防,但偽聯防是可以出現在NBA的賽場上的,尼克斯、馬刺,打得都是偽聯防。
勇士的這套聯防陣型,嚴格來說,也是偽聯防。
具體而言,就是把中鋒固定到禁區。
巴克利要擋拆,就用狂人或者穆林錯位換防。
擋拆過后,巴克利往里走,就讓中鋒防出去,形成局部的夾防。
到了比賽開始的時候,勇士祭出的這套聯防,的確有效的阻止了飛豬肆虐。
但問題是,聯防飛豬就意味著凱文·約翰遜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所以這套防守,還是不能完全掐死太陽。
只能說,這么防下來,局勢比G3的一邊倒強多了。
至少,勇士能和太陽打到最后時刻,然后一波決勝了。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末節,太陽突然祭出了新武器——查爾斯·巴克利和凱文·約翰遜的擋拆。
當時,林星的表情就兩個字——驚訝!
“這尼瑪,確定不是杜庫擋拆?”
雖然凱文·約翰遜不擅投射,一場比賽可能都憋不出一個三分來。
雖然巴克利的中遠投,也不算精準。
但兩人的擋拆配合,可以說是打遍了勇士無敵手。
一方面,兩人單干的能力都很強,一對一,也就林星的防守能穩吃其中一個。
另一方面,巴克利的擋拆質量太好了,好到了無論是小蟲,還是換防過來的狂人,都很難繞開的地步。
這就導致了,林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換防凱文·約翰遜,然后漏掉巴克利。
靠著豬凱擋拆,末節,太陽一波決勝。
“末節,保羅·韋斯特法爾掏出了他的底牌,菲尼克斯在0比2落后的情況下,連扳兩局,現在,總比分2比2了,他們要打搶五了!”
解說席,馬特·古迪卡高聲宣布,勇士和太陽的系列賽,也要進入搶五了。
“踏馬的,別到最后真被翻了!”
林星咬著牙,這場比賽,他是真的盡力了。
前三節,他的進攻還是偷雞和撿漏為主,打得不溫不火。
但第四節,決勝時刻,他站出來硬了一把。
其中一個球,他在腰位持球,背轉身先擠開夾防,一個突破。
沖到底線附近,又被夾防,然后他又一次靠著身體的力量,硬生生的擠了過去。
最后,頂著籃下大中鋒的補防,硬生生的把球扣進了籃筐。
就這一個球,就讓馬特·古迪卡狠狠地吹了兩分鐘。
這兩分鐘的吹捧,總結一下就是三個字——“太硬了!”
當然,絕大多數時候,他抱著球往里沖,頂著多人夾防甩出去的球,都飛了。
太陽給到他的防守壓力,還是太大了。
因為末節近乎瘋狂的沖擊籃下,各種出手,這場比賽,林星的效率并不高。
22次出手,他只命中了8個球,命中率難得一見的低過了四成。
20分12個籃板6個助攻2個搶斷2個蓋帽的數據,也只是這一輪系列賽林星的基操。
六是不可能六的,對勇士而言,2比0的好局變成了2比2。
系列賽進入搶五,一場定勝負了。
“果然,就如賽前我們預測的那樣,西部前六的實力,其實是很接近的。”
“尤其是勇士和太陽,如果沒有查爾斯·巴克利的兩次傷病,太陽的排名不該低到西部第六。”
“現在,他們和勇士打到了搶五,就證明了這一點……”
G4結束,媒體們又開始馬后炮了,而且還是那種又當又立的馬后炮。
什么如我們預測的那樣,又是什么我們早就說了……
實際上呢,他們的確說了,但2比0的時候,他們也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