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經到來,驚蟄也開始準備回江源的事。
她走后鎮上的生意還是要繼續做的。
大伙商議后,由許阿公留下坐鎮,教導孩子們的事也不能停。
鎮上還未開市,租不到車馬,也沒法現在就回去。
沒什么事做,就弄了些棉線,叫阿杏她們織些襪子圍巾之類給孩子們用。
別看阿杏平日里咋咋呼呼大嗓門。
針織的活計居然比阿朱阿碧做的還漂亮。
驚蟄對針織不在行,便在一邊幫著捻棉線。
突然覺著自己好蠢,這世上是有棉花的呀。
村子的氣候條件種植棉花在合適不過了。
去年又改造了紡機,棉麻毛布的紡織已經十分先進了。
翻出離村時,阿瑤和伙伴們送給自己的披風。
遞給阿杏她們觀瞧,“你們在鎮上可曾見過這種紋路的料子?”
阿杏接過披風,上手去摸,阿朱阿碧也圍過來觀瞧。
“這是什么料子?我從未見過,織的這樣厚實,還這么柔軟。”
阿朱翻來覆去看了幾遍,“花紋繡的好生自然啊,這樣一件披風,要廢不少功夫吧。”
驚蟄心中暗喜,“這是咱們村里織的,用羊絨和麻混著織的料子。
你們覺得能賣上價嗎?”
阿杏愛不釋手,披在身上試了試,“太能了,不過村子何時能織出這樣的料子了。
我出來時我弟弟連麻布衣服都穿不上呢。”
驚蟄與她解釋了幾句,又問道,“阿杏,鎮上能買到棉種嗎?村里的地太瘦了,種糧不如種棉。”
阿杏脫了披風,交給阿朱阿碧觀瞧,“話是這么說,族老他們不會同意吧,吃穿住行,還是吃最重要些。
村里的土地有限,不可能全拿來種棉的。”
驚蟄想想也是,但還是想弄些棉種,讓阿瑤他們試著種一些。
等她今年在江源收了糧食,明年再跟村里的大人提這事也不遲。
“你只說能不能弄到棉種,我叫阿瑤試著種些,我覺得咱村里的地適合種棉。”
阿杏繼續織襪子,“那要等開市了才能打聽,趙員外應該能弄到,等他回來我幫你問問。”
下午有熟悉的小販過來串門,是在夜市上常見的一個嬸子。
也賣驚蟄家的干糧,話多,特別愛聊八卦。
經常過來拿貨,愛占些小便宜。
又是走街串巷的,消息靈通,對鎮上的大事小情都知道一些。
驚蟄的性子是不耐煩聽她們聊得瑣碎八卦的。
但大過年的,人家上門來做客,總是要招待一下。
端了茶水點心過來,就聽見她繪聲繪色的描述。
“善金人啊,真正兇殘,這才來了幾天,就揚言鎮子今年開不了市呢。”
驚蟄最近幾日都沒出過院子,還等著開市買些東西回江源呢。
聽嬸子這么說,便問了一句。
“嬸子這消息哪里得來的,可知道是為什么嗎。”
嬸子嘿嘿一笑,喝了口驚蟄送來的茶水,捏著盤里的點心吃一塊,裝一塊。
“我們隔壁家的小兒是在府衙里當差的,昨日回來說。
善金來的人與他們元大人發了好大的脾氣。
說碧水人不講信用,要略施懲戒給元大人長長記性。
將他們善金本族的一個使臣,當著元大人的面給活活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