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小姑,驚蟄拉著孟景瑞在漁村轉了幾圈。
并吧自己想在漁村建立集散地的事與他詳細的說了。
對于驚蟄的想法和建議,孟景瑞從來都是不會拒絕的。
此時已是深秋,眼看就要入冬了,江源的冬天雖不會結冰下雪。
但格外的陰冷潮濕,靠江邊的土地水分大,也不是破土動工的好時候。
得了孟景瑞的首肯,驚蟄心里便有了主意。
她也沒想著能一下就把集散地給建成了。
這事立了項,可以分期分批的一點點來。
又在漁村的周圍轉了幾圈,心里便有了初步了規劃。
孟景瑞也與漁村的人,說了個大概。
以后這頭怕是要忙起來了,叫他們都上心些。
處理好這邊的事,兩人帶著阿大,回去了。
驚蟄拿了紙筆,去找根叔他們商量這事。
根叔這邊有懂建造規劃的阿伯,驚蟄的計劃還要靠他們來實施完成。
幾人一邊商量,一邊在圖紙上寫畫,這一忙就忙到了半下午。
照驚蟄的意思,將來是想把漁村,打造成碧水那樣的貿易小鎮。
但小姑走前與她說過,事情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最好不要將全部的計劃說給別人知道。
所以阿公們對驚蟄的想法也沒什么排斥。
商量妥當,便帶著大家商議后的圖紙,去了漁村實地考察,盡量早些動工。
驚蟄去碼頭的倉房找了阿玲,讓她回窯上開始燒磚瓦。
阿玲滿心歡喜的將手里的冊子丟給驚蟄。
點了幾個一直在窯上做活的漢子,對驚蟄道。
“只要不讓我算賬,干什么都行。
我說的這幾個都是熟手,做慣了的,你要多少,報個數來,我好帶他們去準備。”
驚蟄接過冊子翻看,“先燒吧,具體數量得等阿公們回來才能定。
你回去與許阿公說一聲,讓他給我撥兩個能寫會算的過來看倉房。
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忙。”
阿玲應了聲,轉身就要走,又被驚蟄叫住。
“再喊幾個人過來,幫我搬東西。”
話落招呼在碼頭上望風的小冬瓜幾人,將庫里的幾包藥材和幾困棉布搬了出來。
不一會許阿公便趕著牛車帶人過來了。
著人將東西搬上牛車,便接過驚蟄手里的冊子,帶著兩人開始盤點庫里的東西。
驚蟄想著與許阿公一道回去,許阿公卻道。
“姑娘自去忙你的,往后這頭我來看著就是。”
天氣越來越冷,碼頭上風又大,驚蟄心疼老人的身體。
不想讓他這般操勞,“阿公,你這兩個學徒帶了也有一年了,交給他們就成。
不用你天天在這里守著,跟我回去吧。”
許阿公搖了搖頭,“這些東西來的不易,以后還有大用,可不能有閃失。
我身子骨硬朗著呢,你忙你的去,不用操心這邊。”
驚蟄見他如此堅持,也不好在勸,囑咐了幾句趕著牛車回了院子。
叫了阿婆和幾個姑娘,將成捆的棉布裁成手掌寬的布條。
搓洗干凈,蒸煮晾曬。
自己則帶著孩子們挑揀藥材,配比研磨。
她雖然不是正兒八經的大夫,可憑借對植物學的研究。
配些治療刀劍創傷,止血消炎的傷藥,還是沒有問題的。
阿婆和姑娘們有些納悶,現在雖不缺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