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她媽是騰迅,那她阿爺,究竟是不是騰根之瞳,若是,騰根之瞳在我身體里,那我跟聶蘇
細思極恐。
大唐嗣圣元年。
自當年黃安縣疫亂,已過去十七載時光。
去年十二月,也就是弘道元年將,李治在東都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宣布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
群臣上謚號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先帝去后,太子李弘登基為新皇。
大赦天下,改元嗣圣。
但新皇登基不過一個月,便因一句戲言遭到太后武曌訓斥。
武曌,即是先皇李治之皇后,武媚娘。
此時改名武曌,并以先皇遺詔,臨朝稱制。
朝中內外大小事宜,悉決于武太后。
李弘雖登基,實際上只是提線木偶。
而近來隨著太后對李弘的不斷打壓,所有人,都嗅到了一種異樣的味道。
一種風雨飄搖之感,籠罩了整個大唐。
這一切的高峰,在昨日大朝會上,達到了頂點。
當時,武后在朝會歷數新皇十大“罪狀”,當朝宰相狄仁杰與當朝兵部尚書,輔國大將軍,黃安郡公蘇大為,皆出列替太子申辯,結果武后大怒,掀翻了桌案。
朝會不歡而散。
而朝會后,各方暗流涌動。
所有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你說你,何苦來哉在這種事上頂撞天后,有何好處”
寬敞明亮的大宅中,傳出明崇儼的聲音。
透過半開的木窗,看到屋內坐著明崇儼與蘇大為、狄仁杰三人。
這十七年來,因李治身體日漸病重,朝中權柄,終究還是落在武后手中。
先是英國公李勣病逝,后又是兵部尚書蕭嗣業病逝。
大唐老將凋零,蘇大為終于積功被封國公,并執掌兵部。
此后蘇大為管軍,狄仁杰也因閻立本的推薦,和個人優異表現,直入中樞,執掌刑名,直至入閣為宰相。
明崇儼管監察,風聞奏事。
這三人,被天下稱為武后座下同,三架馬車。
共同承托起,后李治時代,大唐的國運。
在三人與武后的共同努力下,這十幾年來,大唐經歷天災人禍,外敵內寇,但都一一走過來了。
東邊的新羅和倭國,終于被平了。
南邊新倔起的一個大理,作亂的安南,也被唐兵悉數掃平。
吐蕃歷次掃蕩后,分崩離析成無數小邦部落,再也沒有重聚為國的可能。
唯一有些跳反的就是西南面的天竺。
那些黑面三哥,也不知是被詭異蠱惑,還是天生就是喜歡在作死的邊緣瘋狂摩擦。
一次又一次爬上高原,悄悄向吐蕃滲透。
終于,在忍無可忍后,在蘇大為的力主下,大唐發兵,由王玄策與蘇慶節、薛仁貴為將,率兵五萬。
從南打到北,把那幫黑老三殺得哭爹喊娘。
最后剩下一些小雜魚,也不敢在天竺停留,被一路超到海中小島去撈魚去了。
由此,天竺也被劃入大唐版圖。
王玄策也終于如愿以償,在蘇大為力薦下,成為大唐天竺都督府都督。
至于西面大食國。
在亙羅斯之地,被婁師德和王孝杰等將,狠狠打了個一萬破十萬的戰績后,肝膽俱裂。
主動派使臣向大唐求和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