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
據傳倭島土著喜學大唐,不但學大唐皇帝李治將倭王改稱天皇,還把新建的京都稱為洛都。
后來倭島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皆稱“上洛”。
此乃后話。
唐李治朝于顯慶二年頒布建東都詔曰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于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于萬國。
于是改洛陽為東都,我名今而改后,式表宸居。
乃行兩京制。
但是歷史上直到唐睿宗光宅元年,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改洛陽東都為“神都”,又將紫微城號為“太初宮”,才正式標志洛陽成為大唐首都。
從顯慶年到光宅年,足足耗去二十七年,方才遷都成功。
可見一個大帝國,開國沒能辦到的事,要在后來做到,需要費多大的功夫。
如今在蘇大為的這個位面大唐中,比他所熟知的歷史,已經足足提前了十四年,便完成了遷都。
與他這小蝴蝶扇動翅膀脫不開關系。
從征百濟,到滅吐蕃,整個大唐的歷史進程,大大加快了。
但蘇大為怎么也沒想到,才遷至洛陽,便發生這等騷亂。
白馬寺中烈焰騰空。
漆黑的夜幕都被這火光所染,變得血紅一片。
地下是蜂涌奔跑的人群,各種呼喊號叫,如同糾結在一起的螞蟻,又像是攪亂的開水,混亂到了極點。
蘇大為雙腳踏空,腳下隱隱有氣旋托住。
每一步點下,真炁生化,在足下綻放白霧,其狀如蓮。
下方人群中,有人隱隱見到這一幕,發出驚畏交加的叫喊。
有的甚至跪下頂禮膜拜,以為見到神靈顯圣。
但更多的人,則是顧不上這些。
憑著本能的,向前奔跑,哭號,想要離那燒灼大火的寺廟遠一點。
火舌狂卷,如同火神的長鞭抽打著夜空。
四周的氣流被大火引動,漸漸刮起狂風。
風助火勢,火借風勢,轉眼間,化作沖天火柱。
漩渦狀的龍卷風,裹著烈焰不斷旋轉。
空氣炙熱,靠得近者,就像是被串在竹簽上的烤肉一般。
頭發卷曲焦黑。
皮膚起了燎泡。
身上衣衫燃起火星,化作飛灰。
一片鬼哭狼嚎之聲,宛如地獄慘景。
“火火”
“這是阿鼻地獄打開了”
“佛祖,請庇護本寺”
白馬寺中,無數僧侶來不及走脫,許多僧人跪地,向著大火方向念動經文。
蘇大為落入寺中,抓起一個僧眾劈頭道“何處最先起火你們寺里有沒有救火的準備何處有水沙土有沒有”
那僧人面色焦灰,一頭一臉也不知是煙灰還是燒得,整個腦袋油光锃亮。
被蘇大為提起衣襟也不答話,只是緊閉雙眼口里飛快開合,念動經文。
“是時,釋尊說法,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賊你媽,都這個時候了還念經”
蘇大為勃然大怒,一把將這禿頭推開。
看來指望這寺中僧侶救火是趕不上了。
試試以自己神通,能否把火撲滅,多救些人。
此時寺中大火越發暴烈。
耳中聽得噼啪作響,不知是寺中哪處大殿被燒,千年大木做的梁柱被火舌抽打著,發出絕望的悲號聲。
那聲音聽在人耳中,仿佛隨時將會斷裂崩塌。
空氣里滿是焦臭味道。
黑煙彌漫,帶著火星的灰燼伴著火光,直沖上天。
視野處,倒處是飛散的火星。
如火樹銀花般。
火星落到哪里,哪里的建筑便騰起火光。
不對
蘇大為面色微變。
這絕不是尋常的大火。
“阿彌”
身后傳來一聲大喝。
回頭看去,一眼看到獅子蘇慶節和跑得氣喘吁吁的狄仁杰剛剛趕到。
“前方火勢太強,恐非人力所能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