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前幾年聽玄奘講經,聽袁守誠談玄,都是達到這一層次的必經過程。
玄奘做為釋門高僧,絕對是當世少有的絕頂之人。
在佛門來說,這個時代,沒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師。
當然,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局限性。
做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權力之爭,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樣也有意無意,為浮屠僧眾說話,為佛門站臺。
但這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人家再怎么說,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聽他講經,難道還吃虧了不成?
聽經說法,只是表面,關鍵是自己要會思考判斷。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邏輯。
掌握這種思維,便能推出對方心中所想,思維層次在哪里,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長補短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除了腦子進水的人,沒人會拒絕與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兩萬余里,去往中天竺,獲得辯法無礙,盛譽滿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著他見一面而不得。
有這樣的機緣能當面取經,聽一聽佛法,還不花錢。
有誰會覺得虧了嗎?
蘇大為覺得不虧,他更沒有去跟玄奘辯法的腦殘想法。
辯個屁啊。
自己只是個不良人,又沒有任何信仰屬性,看道德經,只是因為它能啟發智慧,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爭的。
所以葉法善找他的那套說辭,他是糖衣吃下,炮彈打回去。
被人當槍使的事,他不干。
袁守誠跟他談玄,說了許多,還傳了他一套坎離水火中天決,他也受著。
債多身不愁。
反正玄奘法師對自己也沒任何要求,至少明面上沒有,自己有事,法師還出力幫忙。
這人脈,不能斷了。
最多只用自己抽點時間聽他講講經,又能啟發智慧,又不花錢,這種好事哪里找去。
至于袁守誠,修煉法傳自己了,自己就請他吃了兩頓酒,絕對賺大發了好么。
佛門和道門其余的事,他就不會摻合了。
他是后世來人,除了吃干抹凈拿好處的事,沖在前頭頂鍋的事,他不干。
都是朋友,是自己人,沒啥好爭的。
聽人說說話就能拿許多好處,換你你去不去?
答案不言而喻。
盧綰擦了一把自己頭上的汗水,回頭看一眼自己的戰利品,有些欣喜。
勝了,而且是大勝。
原本,他還擔心會很麻煩,會有硬仗
可惜沒有。
報信的胡人剛進去沒多久,盧綰揮軍而進。
結果部落頓時炸鍋,一觸即潰。
沒花多少功夫,便被他控制住了局面。
當然,還有些人趁亂逃出去的,他手下的人畢竟人少,沒法全部控制。
但是憑著一百六十余人,接連拿下兩個六七百人的部落,這已經遠遠超過盧綰的想像了。
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何贏得這么輕松。
是唐軍戰力太強?
還是敵人太菜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