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角度,只能看到武媚娘的側臉。
金色的鳳冠張翅欲飛。
武后的側臉線條流暢,鼻梁高挺,下巴微揚。
透著一種驕傲自矜之色。
看來,蘇大為的話,并沒有引起她的惱怒,也沒有動搖她的信心。
所有人暗暗思忖著。
畢竟,蘇大為算是天后一手提拔起來的。
雖然如今與陛下更親近。
但與武后,也不算交惡。
至少沒有撕破臉的傳聞。
武后應當還是倚重他吧?
目前唐軍中,除了裴行儉,也確實沒有比蘇大為更懂用兵之人了。
“回太后。”
蘇大為被武媚娘發問,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見,遼東之事,不難。”
哦?
武媚娘微有訝異:“怎么個不難法?”
“太后、陛下,昔年我軍攻略遼東,蘇大總管先平百濟,英國公李勣再下高句麗,而微臣,也平了倭島。”
蘇大為鎮定自若,侃侃而談:“如今,雖然時有叛亂,但當時這幾國的百戰精銳,能戰之兵,都被我唐軍殲滅。”
這番話,蘇大為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話語里,自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訝然,接著鳳眸一亮:“說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戰精兵,絕無可能一日間重新生出來。”
蘇大為走到沙盤邊,從程務挺手中拿過竹枝,指著沙盤道:“雖然如今賊勢甚大,但這些人,相較于過去的高句麗,只算烏合之眾罷了。
昔年大唐初創,河北劉黑闥起事,數破唐軍,兵勢大盛。
一時朝廷震動。
甚至動了遷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于洺水挖開堤壩,沖潰劉黑闥軍。
此一役后,劉黑闥精銳盡喪。
后來再起事,手下兵雖多,但卻一敗再敗,直至消亡。
人多,絕不意味著戰力多,只意味著消耗更大,需要的糧草更多。
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拖累。”
這般一說,仿佛撥云見霧一般,令所有人心頭一亮。
對啊,百戰精銳死光了,可不是馬上能再有。
光是憑一些烏合之眾,就算再多,又怎么會是唐軍對手。
何況人多,意味著消耗更大。
隱約間,眾人透過蘇大為三言兩語,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曙光。
蘇大為竹枝指著安東都護府道:“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渤海國,控扼渤海、契丹、庫莫奚、靺鞨、室韋,如此廣袤的土地,但精銳府兵只有三萬人。
僅憑此三萬人,就算是鐵軍,也難掌控全部土地。
叛軍如水,四處流動,以安東都護府的力量,可以將其打敗,但很難消滅。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面,對東面有所忽略。
據我所知,許多兵員折損得不到補充,有些府兵已經超期服役,但朝廷卻沒有及時派兵前往輪換。
我們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憊。
我們是在域外作戰。
而敵人,是當地土著,野風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仗,怎么可能打贏?”
武媚娘開始還聽著連連點頭。
聽到后面,感覺不對了。
一張臉也沉下來:“你這是在指責朝廷?是說哀家策略不明嗎?”
“不敢。”
蘇大為叉手道:“遼東之患,乃癬疾之患,雖有些麻煩,但是不難平定,目前至少不會出大亂子,若依微臣之計,足可穩固遼東,同時擊退大食人,平定叛亂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閃。
李弘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身。
狄仁杰、閻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衛大將軍程處嗣,邢國公蘇慶節,大將軍程務挺,眾大將,一齊向蘇大為看過來。
就聽殿上皇帝李弘大聲道:“蘇郡公乃我大唐不世出的名將,定然有破敵之策,愿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