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個小隊在分組結陣時,一營和二營要對抗三頭狼犰,采用的是18名一級星校,9人結為兩組;6名二級星校一組,共分為三組,每組對抗一只狼犰,留兩人做游擊配合。
而三營的30名軍官,要對抗4只兇獸,也只能是6人結陣,共結成5組。其中,營長喬鶴林所在的小組,實力最強,負責主力輸出,吸引敵獸的注意力。
其他4組交替配合,機動牽制。讓那4只狼犰與各小組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往復拉鋸的奔襲模式。
各小隊都是用大口徑的源力步槍,遠程狙擊到這10頭狼犰后,等它們突擊到自己的感知范圍內,再從各個方向發動,源芒陣組合的源力技能攻擊,同時邊打邊迂回后撤。
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這么低的能見度,和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各小組軍官能從一千米開外,用槍械精準的射擊目標,完全是依賴他們的生物芯片中,與指揮部共享的量子雷達系統的輔助。
當然,他們所用的全自動源力步槍,彈夾中的重鋁子彈,造價非常便宜。不可能內置什么,生物識別巡航追蹤微芯片。
而是通過雷達系統,在他們大腦的芯片中,顯示的距離、方向、角度和風力等數據。讓他們可以在看不到,和感知不到敵方目標的條件下,甚至透過障礙物,對目標實施精準射擊。
這就是現代科技,在戰場上帶來的優勢。而要說到這3個小隊采取的戰術,也算相對合理。
但畢竟兩方在實力上,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即便這10頭,“滾水”而來的兇獸,受到環境的影響,無法避開這些子彈。可這種子彈的作用,也只是提醒它們,在某個方向上,有敵人正在遠程伏擊它們。
為啥說是“滾水”而來那是因為這10頭狼犰,并不是靠四肢,在海面上飛奔。而是真的像犰狳一樣,把身體團成一個圓球,靠著尾部彈水的動力,在海面上一頓骨碌。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作為陸生動物,它們能在水面上漂浮,自然是借助包裹在它們身上的橙色能量。同時,在這種能量的保護下,重鋁子彈,和星校級源力技能的攻擊,連他們的骨甲都沾不到。
只是,這種兇獸被控術驅策時,所獲得的指令中存在著一條,要消滅它們進擊路徑上的一切敵人。又由于此時,控制它們的首腦正陷入激戰中,已經無暇再顧忌,分頭操控它們的戰術配合。
所以,這10頭嚎沙谷的霸主猛獸,只能遵循著它們天性的那種,“誰敢干我,我就干誰”的兇惡本能,對各自的攻擊者,發動了不死不休的反擊。朝著它們能感知到的,子彈射來的放向,一往無前的追擊過去。
如此一來,三個方向上的獨立團將士們,確實成功拖住了,敵獸朝基地的方向進發的速度。
可在敵獸風浪無阻,迅捷無比的滾沖,以及在夜色暮靄,風嚎浪墻的遮擋下,它們只需毫無征兆的甩動一下尾巴,就能激射出數十根沙釘毒刺,這給各小隊的軍官們,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這種戰場條件下,在兩三百米的距離內,各小隊的將士,腳踏著嶺起谷落,跌宕起伏的波濤,只是偶爾能看到,敵獸那時隱時現,如巨石滾浪般的模糊身影。
他們只能靠前緣感知系統,確定敵獸的方位。但,由于根本無法分辨它們的動作,這些校級的武者軍人,必須要時刻保持著120分的警惕。
他們在且戰且退的同時,把自身的源力,外放到前方150米以外,凝成一個源力預警防護層,靠著感受毒刺洞穿這層防護時,引起的高頻能量振蕩,才能堪堪避過那些激射而至橙色毒刺。
由于敵獸的不斷迫近,在這種時時命懸一線的緊張狀態下,傾盡全力的躲閃,和施展著各種源力技能,對他們體力、心力和源力的消耗,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只能用苦苦支撐,來形容這些獨立團隊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