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劍巍峰,李白在《蜀道難》曾經說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只見這劍巍峰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這劍巍峰一支獨立,如利劍般直刺入云霄,崢嶸而崔嵬,四面俱是懸崖絕壁,唯有幾條藤蔓環繞,形成一條天然的棧道,端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劍巍峰之上乃是川蜀之地的禁地,也是劍道之人的圣地,乃是傳說之中的劍閣,此劍閣非彼劍閣,彼劍閣乃是地名,乃是兵家歷代必爭之地,素有劍閣七百里,別是一洞天之稱。而此劍閣乃為門派,蜀中劍閣相傳乃是神話傳說之中的仙人之地。
傳言,蜀中劍閣發源于蜀山劍派,蜀山劍派,又稱為蜀山劍仙派,位于蜀中崇山峻嶺之間,山峰淩空,宛若浮云,相傳為仙家賜予人間的勝地。
蜀山派自開派起,歷代弟子勤修仙術,入世降妖,并囚妖于鎖妖塔,庇佑人間不受妖孽滋擾,深得百姓愛戴,在蜀地更是被尊為神仙。蜀山與武林眾門派交往不深,其修煉的蜀山仙術也是以修煉丹道與劍術為主,但蜀山門徒修煉不為成仙,而為濟世救人,和尋常道家又有所不同。
蜀山派修煉方式注重功法與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蜀山弟子常下山收妖,曾有數位掌門與武林人士交好,故在武林中有不俗名聲。
蜀山派的御劍術是學武人士的向往,學得九牛一毛便可傲視武林,學得一半便可縱橫三界。
蜀山派劍術前身源自仙劍派。劍仙一派以身養氣、以氣御劍、復化劍氣成形傷敵。劍術超凡絕倫,出劍有如天霜降臨。罡氣充盈體內,每逢強敵,精神不倒反長。蜀山派的仙術、心法都有克制魔性的功效。
傳言蜀山派傳自春秋時期,自南北朝梁武帝時,開始受天帝敕令,建立鎖妖塔,以人為本,除妖伏魔,而修仙僅為其輔,以維護人界的人妖間秩序為大任,數次挽救人間于天地大劫之中。
后因天地大變,陷入末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時代,天帝感念蜀山派歷代弟子之功績,允以其舉派飛升,從而世間再無蜀山派,只有一個弟子感念承蒙門派之恩,不忍世間疾苦,沒了蜀山派之名,故而放棄了成仙之機,甘愿在人間保證蜀山傳承。
蜀山老祖長眉道人感念其忠義,遂將蜀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劍巍峰賜予他,也是為了勉勵他要堅守本心,如劍道一般,不忘初心,始終如一,寧直中取,不曲中求。
當然,這些都是演義小說之中的傳說,具體無所考究,當不得真,但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但是蜀山劍閣的劍術確實天下無雙,傳言只蜀山劍閣便是傳承自蜀山劍仙一派的現世傳承,其中最為聞名的乃是三大劍訣。
其一為《萬劍訣》,相傳乃是蜀山派劍仙決,修煉至大成,劍芒如雨直落,能以氣化劍幻化出劍芒殺敵。群可以分化無數把飛劍以傷敵,威力強大,傳言其內涵奧義,萬劍歸宗,一經使出,弒神滅佛,毀天滅地。
其二為《天劍訣》,相傳和《萬劍訣》一般,乃是蜀山派頂級劍訣之一,講究的乃是以身化劍,人劍合一之劍術。能駕馭天地自然之力,可謂萬劍臣服,天人合一之道也,最是具備范圍性群攻能力。
傳言《天劍訣》究極奧義乃是“劍神”,傳言之中,能夠召喚劍神附體,自帶萬劍齊飛效果,無物不可為劍,視使用者自身修為而定,起碼提升十倍以上實力,但具體為何,無從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