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黑壓壓地坐滿了天龍山的弟子。當先一人,面對著供臺,正在閉目打坐。
袁師道從那人的側面瞧過去,只見他隆準高額,長須及胸,形象清奇,頗有些仙風道骨。他面對的供臺上,并沒有三清神像,也沒有神龕牌位,而是高高下下,一層層地擺放了許多陳舊的物件。
袁師道緩緩看過去,只見這些供奉的物件里面,天蓬尺、乾坤圈、三清鈴、金錢劍,乃至羅盤、令旗、六面印等等凡間道士常用的法器,為數不少,余下的一些,則是拂塵、如意、葫蘆、古琴、長笛之類的物件,自然是天龍山歷代仙師及元老耆宿用過的法器或玩物了。供臺最近前的地方,木架上卻是空的,瞧上去原本放的應是一柄長劍。
袁師道心想,天龍山的伏魔劍,看來原本是供奉在這里,只是不翼而飛,飛到自己的身上了。紫陽宮大殿的供臺上,供奉的古劍只有這一柄,其他的法器,看上去都是平平無奇,難不成,天龍山的歷代仙師高人,從前都是用這些法器降妖除魔,真是奇哉怪也。
袁師道向大殿中掃視了一番,發覺并無異常,掐指一算,這時天龍山的晚課已經接近尾聲。他屏息等待片刻,果不其然,只聽見大殿中磬響三聲,磬聲停息,晚課的念誦聲便戛然而止,殿中眾弟子行禮之后,靜靜地列隊退出大殿。
待到殿中弟子盡數退出,那閉目打坐的人緩緩起身,向殿后走去。袁師道驚鴻一瞥,只覺得對方有些面熟,想到此人出面主持天龍山的晚課,必是天龍七圣中的一位。只是,此人是否便是天龍山現任仙師林道靖?袁師道只在多年前與林道靖有過一面之緣,心中并無深刻印象,因而一時難以確認。
袁師道在天龍山上尋了一圈,這時好不容易見到天龍山的頭面人物,哪肯輕易放過,當下便躡蹤而行,尾隨其后。
紫陽宮大殿之后,是一個不甚寬大的平臺,平臺上長有一株枝干虬勁的老松,松下是一副天然的石桌石椅。平臺邊的石欄之下,便是百丈懸崖。只見那人出了大殿后門,來到石欄邊,似乎在憑欄遠眺,只是這時天色已晚,月光原本就暗淡,山中更是漆黑一片,也不知道他在眺望何處。過了一會,那人轉身離開平臺,沿著殿后左側的石階,向著那座孤峰上的木屋方向走去。
袁師道心想自己猜測不錯,十之八九,此人便是天龍山現任仙師林道靖。逍遙山子弟單薄,袁師道二十余歲便已接任逍遙山仙師一位,在五山眾位仙師中最為年少。十余年前,袁師道初次拜訪天龍山,會見天龍山張仙師及各位元老耆宿,其時林道靖還不在其列,只是在宴席之間,與他有過一面之緣。袁師道其后造訪天龍山,都是與張仙師秘密會見,除了張仙師的幾個心腹弟子,其他人一概不曾見過。因而,此前聽到蕭玄直說起,張仙師死后,天龍山眾人推舉的新任仙師,竟然是此前籍籍無名的林道靖,袁師道不免大為詫異。此人道行是深是淺,功力手段到底如何,袁師道均是一無所知。不過,有一點卻是顯而易見,天龍山人才輩出,濟濟一堂,此人能夠脫穎而出,絕非平庸無能之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