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師道見天龍七圣在此刻一同現身,心中頓時五味雜陳。他上山之前心中謀算的,是尋機制服天龍七圣中的一人,逼問出伏魔劍的秘密,以及化身散的所在,結果所謀不中,反而早早就暴露了行蹤。適才在丹房大殿中,他出手劍斬半身人,是無奈之下所設的計謀,為了引來救兵,好伺機奪藥。不曾想,天龍七圣竟然視若無睹。所幸的是,計謀雖然落空,卻還是順利拿到丹藥。此刻化身散已經到手,天龍山之行功成一半,已然可以全身而退了,不想在這個關頭,卻又被天龍七圣纏上。
天龍七圣非同小可,極不好斗,袁師道心知肚明。再者,逍遙山與天龍山畢竟同氣連枝,不宜撕破臉皮,結下仇怨。但是此時此刻,一場大戰看來在所難免,無論勝敗如何,都不是袁師道心中所愿。
只是,有一點令袁師道甚是費解,他此前出手斬傷半身人的時候,天龍七圣已經洞悉了自己的來意動向,那時何以沒有現身,卻要等到自己拿到化身散之后,方才亮相攔截?難不成,天龍七圣有十足把握,認定能夠制服自己,奪回藥物,不會讓化身散這種聲名不佳的邪藥,流傳出天龍山?
袁師道心緒起伏不定,林道靖卻也并不平靜。他察覺到袁師道上山盜藥,一開始只想令他知難而退,并不想兩家大動干戈,傷了五山一脈的和氣。因此,在袁師道跟蹤他來到又玄居之時,他略施小法,變幻出茅山茅宗一仙師的聲音,想要嚇退袁師道。不曾想,袁師道賊心不死,不肯就此離去,居然又潛回到了丹房之中。
在查知袁師道斬傷半身人之后,林道靖知道此事可大可小,便約束山中弟子,只作視而不見,不許一人在丹房現身。他心想,袁師道乃是一代宗師身份,總不至于無緣無故要了半身人的性命,跟天龍山結下仇怨。只要半身人留有一口氣在,山中多的是救命良藥,等到袁師道離山之后,便可以立刻對他們進行救治,這二人吃不了多少苦頭。哪曾想,這半身人對天龍山竟是心存怨憤,受傷之后,見到同門無人前來相救,居然主動向袁師道獻出丹藥。
林道靖顧慮袁師道奪走化身散,對天龍山甚為不利。更重要的,是袁師道手中的伏魔劍,天龍山志在必得。前番伏魔劍被蕭玄直、張玄歧二人輕易盜走,天龍七圣等一眾首腦人物都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為了避免在山中造成混亂,還特意捏造消息,聲稱偷盜法劍、叛出師門的蕭玄直、張玄歧二人,已被抓獲處死,同時又秘密派出大批人手,四處搜尋伏魔劍的下落。
袁師道以伏魔劍斬破蜘蛛網,斬傷半身人,林道靖立時便知道了。山中高手四處遍尋不獲的伏魔劍,竟然被袁師道帶上山來,真是應了那句俗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林道靖立時便召集天龍七圣,決意要從袁師道手中奪回法劍。只是天龍七圣這時有四位不在山上,待到傳喚他們回山,現身準備攔截,袁師道已經取得化身散,正要離開天龍山了。
天龍七圣都出自天龍山本師派,與張仙師為首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仙師派一向勢同水火。袁師道與張仙師交好,此前結識的,都是仙師派的首腦人物,與天龍七圣并無交情可言,其中有幾位,此前甚至從未謀面。他知道,天龍七圣出身本師派而被推舉為首領,自然是技壓他人,在修為道行上有過人之處,方能在天龍山同儕中脫穎而出。這時劈面相逢,袁師道目光一一掃過,對七人的功力修為便略知一二。七人之中,以林道靖為首,三位看上去面生的,功力明顯高出一籌,顯然是遠離俗務,專心修行之人。而瞧上去面熟的四位,衣著華麗,臉上都是一團和氣,不像是遁世修行的世外高人,倒像是家大業大、養尊處優的富家翁,就平日所知,在五山的平輩人物中,功力甚是平平,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