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安從沒聽人提起過自己的外公,李林甫沒有,他的母親也沒有。
他一直以為,他沒有外公,是他母親的師門撫養他母親長大的。
“我的外公,才是血衣堂的堂主嗎?”
“是!”
“可為什么我從來沒聽母親提起過他?李心安表情有些怪異。
福伯知道,這是李心安又開始自己和自己別扭開了。這個孩子哪兒都好,就是有一點——總覺得旁人出點事就和自己有關!到頭來,總是怪在自己身上。
“那是因為你母親和你外公感情并不好。”福伯說道,這句話打斷了李心安的別扭。
“我,張思遠,還有你外公——陶伯山,三個人從小一起長大。”福伯悵惘的說道。
陶伯山……李心安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
“那時候陶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我是陶家的一個小仆役,負責伺候你外公,嗯……就跟小吳鄉和你的關系一樣。”
李心安瞥了一眼吳鄉,后者臉一紅,嘿嘿笑了兩聲。
“張思遠是你外公的表弟,從小就住在陶家。少爺你可不知道,張思遠那個老東西當時別提有多紈绔了,一天天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總是欺負我。我也不敢還手,你外公就幫我揍他。哈哈,也不知道怎么著,一來二去的,我們三個就好的跟一個人似的了。”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都十幾歲了。有一段時間,張思遠回了趟家,再回到陶家的時候,卻是身受重傷。你外公請了全城最好的大夫,總算是把張思遠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我們問他是怎么回事,張思遠卻支支吾吾不肯說。你外公說:你他媽的再不說信不信老子把你送回閻王殿!張思遠卻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你打啊,有本事弄死我!”
“你外公氣的都快哭出來了,但卻還是舍不得打他,就讓我動手。最后張思遠那小子還是服軟了,哭哭啼啼的說出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張思遠那小子管不住褲襠里那東西,回來的時候去了趟青樓,看上了人家一個賣藝不賣身的清倌,非要把人家弄上床,結果就被人家青樓的人打成了重傷。這么丟臉的事,也難怪張思遠支支吾吾不肯說,我當時和你外公聽他說完,笑的都直不起腰了。”
“不過笑歸笑,自家兄弟被人打了,仇是肯定要報的!于是你外公就帶著我和府上幾十名健壯仆役,找上了那家青樓。”
“也就是那時候,你外公,踏進了血衣堂!”
“那家青樓,是血衣堂開的?”李心安道。
“何止啊,那就是血衣堂本身。”福伯笑道,“而且,你可知張思遠招惹的那名清倌是誰?”
“不知道。”李心安老老實實的回答。
“那是你外婆!”
“……喔。”
李心安表情怪異的僵在了那兒,沉默半晌,只蹦出這一個字。
“當時你外公帶著你外婆回家的時候,張思遠看到她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哭著說道:您怎么還跟到家里來了,不會真的要剪我命?根子吧!姑奶奶我錯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就放過我吧……”
福伯生情并茂,惟妙惟俏的演繹著,逗的李心安與吳鄉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李心安憋回笑意,心中不免多了幾分感嘆,那個整天陰沉沉的幕僚統領,原來年少時也是如此的有趣。
福伯繼續說道:“后來他知道你外公與你外婆的關系后,就利落的爬起來說了句:畢竟是我看上的女人,老大,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