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似乎關系到我對領地的掌控度?”
陳星若有所思,這新解封的領地頁面,還需要他好好研究才行,不過即便是目前已經知道的各種建筑功能,就已經讓陳星受益匪淺了。
可以說這款三國系統,的確是極其強大,讓陳星有著不斷成長的空間。
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漸漸的在三國系統的強大作用之下,小小的靠山亭卻是日漸繁華起來,甚至慢慢的這些前期花了陳星大量錢財,不得不出售大量的山貨才咬牙建設的各種小型建筑,漸漸的已經成了靠山亭收益最大的來源。
這些小小的工坊,不僅僅讓陳星可以養活自己日漸增多的親衛,和那三百青壯士兵,同時也帶動著靠山亭十里八村的村民們,生活日益富余起來。
相對于其他的鄉亭而言,靠山亭簡直就是天堂。
而且因為和廣昌縣尉家族扯上了關系,打造的武器裝備又是隱藏極深,因而一時之間也沒有什么人關心靠山亭軍隊的事情。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陳星的實力日益增長,雖然總體的兵力依舊沒有太大的增長,只是不斷的將青壯補入自己的親衛,隨后才會招收缺失的兵員而已,青壯士兵的規模,一直維持在三百之數。
這樣一來,靠山亭有著足夠的自保之力,也不會惹人急眼,污蔑靠山亭造反。
這三百士兵,實際上陳星是以基層軍官的要求來培養,這樣一來,配合校場的練兵功能,就可以用其他名義,不斷的訓練靠山亭適齡的青壯。
畢竟隨著靠山亭的子民,日子越來越好過,民心越來越高,陳星就發現一些子民,漸漸的也出現了忠誠度數據,這個數據相當重要,代表著他們已經在心中效忠自己。
當然靠山亭的人口,實際上并不多,適齡的青壯極限也就是一千左右,而且大部分人都是不能抽調出來當兵的,只能接受臨時的訓練而已。
不過饒是如此,這些人斷斷續續的訓練,也在半年的時間之中,達到了初級士兵的水準,一旦到了極限情況之下,這些人也是可以征召上戰場的。
這也是陳星重點培養他供養的三百職業士兵的原因,若非靠山亭背靠大山,若非有著領地的各種小型工坊、建筑可以為他賺取源源不斷的錢財,恐怕他當真無法靠著靠山亭養得起這三百職業士兵。
既然無法擴大募兵人數,那么陳星只能夠將這些人當做軍官培養,如此一來一旦擴軍,這些人立刻就能發揮作用,建立起一支規模較大,戰斗力不會太差的軍隊。
而這個時候,廣昌縣的豪強家族劉家,對于靠山亭的產業終于眼紅了起來。
“那靠山亭大半的田地都是我劉家的,現在這些靠山亭的賤民,居然大半都不在耕種我劉家的田地,讓我劉家損失慘重啊!”
劉家的族老會議上,一名族老憤恨的說道。
實際上劉家的田畝,自然不愁沒有人耕種,在這個時代,大量的自耕農早就已經淪落為佃戶,劉家占據了廣昌縣極多的土地,佃戶數量極多,根本不愁耕種人手的事情。
劉家實際上是對無法在靠山亭的發展上分一杯羹而嫉妒,畢竟靠山亭現在有著縣尉的周家作為支撐,只和周家一家合作,劉家三番五次派人探查陳星的口風,都遭受陳星的咀嚼。
如此一來,劉家終于是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