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首先就刻上了農業,同時在后面刻上了思想、技術、方法等等,這些方面每一個小的突破,都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功勛。
同時這個功勛獎勵,有著最低的基本保障,當然如果作用越多,自然獎勵越多。
標準就是切實有效可以提升每畝地的產量,每畝地可以收獲更多的糧食。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重要性,即便是到現代也是不容忽視的,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確保自己的糧食紅線,否則就很容易出現大問題。
農業之后,陳星又是刻上了工業,農業是根基,工業才是生產力的直接推動力,因而工業發展則是重中之重,某種程度上比之農業更加重要。
畢竟工業如果提升極大,自然可以反哺農業。
而在工業下面,陳星則是羅列了很多方面,因為工業發展的范疇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整個社會的各方面,都無法離開工業。
工業技術的每一項突破,甚至都可能引起社會的變革。
就比如說造紙術的發展,讓得知識的載體,從笨重的竹簡,變成了紙張,也讓知識更加普及。
要知道大漢朝聽起來似乎極為強大,強漢盛唐簡直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征,無數人對大漢充滿了向往。
實際上大漢朝,識字率可是低的可怕,不要說底層的黔首小民,就是大部分的豪強大戶,都是不識字的,認識字有書讀,那可是世家的標志。
當然落魄的世家,也就是寒門,也有識字的機會,這也是寒門可以稱呼為門的原因,因而寒門雖然聽起來寒顫,但是寒門實際上可是瞧不起那些豪門大戶的。
這也是為何王蒙這個寒門仕子,實際上依舊沒有認陳星為主公的原因,若非他都快餓死了,陳星根本別想和其有所交集。
這也是陳星早早就死了招攬讀書人的原因,這些大漢朝能夠讀書的,祖上也是闊過的,他們連豪強大戶都看不起,更何況陳星這等小民。
工業后面,陳星又是刻上了商業,農業和工業都是社會必不可少,一個是根本,一個是核心,而商業雖然在農業社會不是太過重要,但是商業的合理發展,也可以促進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因而商業實際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想要發展商業,讓物品流通更加快速,那么就更要考慮交通。
交通包括了道路以及交通工具,這又是牽扯到了工業技術,可以說社會的發展,各個行業還是息息相關的,只是要有先后順序而已。
一點點的想法,慢慢的刻錄下去,不過緩慢的刻錄讓陳星煩躁不已,這也讓他更加想要發展造紙術了。
唯有成本低廉的紙張普及,才能談得上其他啊。
“農業和造紙術,這就是急需要攻克的兩點,甚至造紙術還要排在第一位!”
陳星心中想著,隨后在造紙術上,種種的點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