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階級的戰爭,爆發的力量無疑恐怖到極點,到時候歷史可就完全不同了。
“這就是來自世界的反擊吧,三國系統這金手指固然強大,可是世界的反擊也不是開玩笑的,每每總在我關鍵時刻,就會遭受變故!”
陳星前世看了那么多東西也不是白費的,很快就腦洞打開聯想到了什么,否則不會總是如此巧合,每一次到關鍵時刻,就會打亂他的劇本,讓他低調發育種田的打算,就此破滅。
一次兩次還可以說是意外,可是次次都是如此,那么就不是意外可以解釋的了。
當下,陳星取出一張紙,隨后想了想開始從特別制作的竹筒筆開始書寫起來,來自后世的習慣,讓他用毛筆總是太別扭了。
因而特別讓人發明了便利書寫的竹筒筆,有著類似鋼筆的結構,不過書寫幾次就要重新粘上墨汁。
這也是現在他沒有找到很好的墨水的原因,暫時只能用墨汁替代了,不過以工匠們現在的研究熱情,相信研究出可以長時間不凝固的墨水,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甚至現在的造紙技術也大有長進,綜合而言,一本書的成本,已經可以和用竹簡寫的書持平。
這對于下一步陳星在領地之中,推廣掃盲教育,將提供最大的便利。
人類技術的大爆發,文明的大進步,正是從有利于知識傳遞的書本開始。
而且陳星來自于后世,將會將一切有利于知識傳遞的工具,都打造到巔峰,比如說立于書寫的筆,比如說更加容易學習的簡體字。
有了這些條件,掃盲教育也就不是空話了,編制一套簡易的詞典,就可以讓初步學會查字典的人,自學認字,這對于沒有多少師資力量,純粹依靠書院強大的教育能力的陳星而言,實在是天重要了。
識字率的提升,才能夠提供更多的行業,讓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大幅度的提升。
一兩個天才,甚至十個百個天才,都無法真正的改變時代,唯有全民的力量,這才是偉大的奇跡!
天才也唯有在一定的時代才能誕生,遠古時期永遠不可能誕生思想家,也唯有社會生產力,已經可以供養一些閑人的時候,才有可以‘閑人’可以思考,可以誕生出有利于文明的思想。
其他方面也同樣如此,唯有生產力達標,可以有更多人從田地里解脫出來,投身其他的行業,也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那么時代才會不斷的發展下去。
因而陳星從本質上也不迷信所謂的天才大才,他最看重的就是基層的人才,基本的識字率,如果五鄉二十三亭民眾全部識字,那么他就算是沒有足夠的官員,他足以輕松掌控整個中山國。
這就是陳星的理念,地球離了任何人都照轉,但是一旦人類突然被剝奪了識字的能力,那么用不了百年,人類和其他的動物,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三國系統固然重要,但是其在陳星的定義之中就是起到加速器以及穩定器的作用,關鍵的關鍵還是領地之中,有多少人可以識字,有多少人可以更進一步的成為各行業的‘讀書人’,能夠更加系統的匯總行業的知識,不斷的傳承創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