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憲、沈器遠等輩早已深陷黨爭,無法自拔。其人其術,亦局限于此。爾等此時入局,必成眾矢之的。以爾等之力,可能幸免”
金集的一番話,讓宋系的所有人全都后怕不已。
本來是金系和沈系的斗爭,如同兩頭老虎互不相讓。與之相比,宋系最多只能算是一只狐貍。
兩虎相爭的時候,狐貍貿然加入其中,必然會死在前頭。
而且宋時烈有欠考量的一點就是,如今是誰殺了李佶還沒有定論。
這種時候宋系急吼吼的跳出來,立刻就會惹上一身騷。萬一被金系和沈系同時認為他們才是兇手的話,那麻煩可就大了。
可是在權力面前,宋時烈沒有那么容易甘心。
“老師,難道就看著那些酒囊飯袋之輩繼續禍亂朝綱,敗壞整個國家嗎”
說起沈系和金系的所作所為,金集也是滿腔怒火。
不過他提出的想法,卻令眾人大吃一驚。
“諸位,我朝鮮從古至今屢經劫難,八道百姓從無一日安寧,可知原由何在”
金集知道這些人回答不上來。
“只因我朝鮮國小力弱,四周強敵環伺。于這些強敵眼中,我朝鮮與肥肉何異唯有中華上國庇護,才讓我朝鮮延續至今。爾等可有富民強國之策,使我朝鮮自強自立”
這個問題令所有人都啞口無言。
朝鮮半島千百年來都是要死不活的樣子,不管出過什么樣的人物,都不可能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什么興盛。
四周的勢力不管誰強大起來,都會對朝鮮半島反復蹂躪,也讓這里的人經受了各種各樣慘不忍睹的苦難。
宋時烈等人謀求政治權利,也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又哪里有什么幫助國家和民族強大起來的辦法呢
“爾等可曾去過釜山”
金集的問題角度都很古怪,讓宋時烈等人一時無法明白他的想法。不過眾人紛紛搖頭,表示都沒有去過釜山。
而說起自己的經歷,金集則是一臉向往。
“釜山乃上國助我朝鮮首戰之地,時至今日在上國的教導之下,釜山已成人間樂土。那里云集了八十多萬百姓,卻已人人擺脫了饑餓貧困,方知為人之樂。老夫親身所聞所見,方知上國之威。問向百姓,人人皆言寧為上國之犬,不做朝鮮之民。數十萬百姓皆作此想。既如此,我等為何還要重走舊路、致朝鮮于風雨飄搖之境李氏立國至今,何曾有功于民不如將朝鮮就此并入中華,你我皆為上國子民,從今以后何愁不能富足安康”
宋時烈等人全都目瞪口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金集居然提出了這么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
如果說這些話的人不是金集,他們已經叫大夫了。
可仔細想一想,金集的提議似乎也沒有那么難以接受。
朝鮮人對天朝上國的想法,那當然是無比親近的。
上國就是最好的爸爸,一直以來都給予了朝鮮最深厚的疼愛。
而且提議將朝鮮并入上國,也并非金集獨創。
當初壬辰倭亂時,宣祖就曾干過這種事。
當時的朝鮮高層中,不乏有人覺得這個提議很好。
如果朝鮮成為上國的一部分,東瀛還敢侵略嗎
有上國無限的資源支持,朝鮮還會這么窮困嗎
此時李倧因為向滿清投降,而且出賣了百姓,已經徹底失去了民心。但好好梳理一番的話,就會發現朝鮮歷史上值得稱贊的君主真的沒有幾個。
絕大多數都是碌碌無為之輩,更有甚者奸邪,無惡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