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海外移民一事,基層的普遍反應是不靠譜。
畢竟基層沒有中樞的大局觀,看不到其中蘊藏的龐大利益。只是覺著讓人平白無故跑到萬里之外去定居,實在是強人所難。
好在夏國的政權結構非常嚴謹,上面的命令下面即便有所質疑,也得好好去完成。
在這其中,潘曉納是個例外。
他的身份畢竟擺在那里,許多同級別的官員不了解的情況,他卻一清二楚。
因此他的奔走最為積極,用了五天的時間走遍了高郵縣所有的鄉村,對每一個百姓都進行了仔仔細細的講解。
五天后,移民報名工作正式開始。
潘曉納帶著龐大的車隊重新走進了村莊。
“大家伙都想好了沒有有要移民的,現在就可以報名。”
石三當立刻站了出來。
“縣長,俺家老二、老三報名。”
潘曉納看過去。
“人呢”
“他倆沒衣裳,就沒來。”
潘曉納立刻對工作組中的一個人道“你帶著衣服給他們送去,然后將人帶來。”
那名工作人員立刻從背后的車上找出了衣服,然后讓石三當領著,直奔家中而去。
石頭和石子仍舊和那天一樣,搭著破布片躲在炕上。
當新衣服送到他們手中的時候,他們還覺得不真實。
“這這真是給俺們的”
工作人員很和藹。
“政府規定,凡是報名移民的人家,會給解決一切困難。”
他帶來的衣服很多很多,不光石頭和石子有,張氏和石柱也有。
當一家人都穿上了衣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走出門外、站在陽光底下時,全都不禁抱頭痛哭。
整個村莊一千多口人,同意移民的足足有一半還多。
中國人不是沒有開拓精神。
一是生產力不足,好好經營自己的土地都尚且不夠,因此才從來沒有想過向外擴張。
否則的話,中華民族又是如何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然后將遼東、蒙古、西域等廣大疆土納入版圖呢
二是見識不足。
數千年的封建統治,讓中國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充滿了局限性。
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在腳下的土地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地方都是無主之地,輕松就可以占領。
在他們的眼中,那些地方都是蠻荒之地,寸草不生。
當生存的危機來臨時,又有了可以移民開拓的渠道,中國人的積極性并不比任何民族差。
光是一個高郵縣,就有一萬一千多人報名,加入了移民隊伍。
無一例外,都是家中多余的人口,迫切需要出去,減輕其他親人的生存壓力。
移民還沒開始,政府的政策就讓這些人家體會到了好處。
所有報名移民的家庭,全都得到了新衣服,使得所有人都能走出戶外。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步。
只要能夠走出家門,就等于一個家庭的所有人都可以投入勞動,創造更大的價值。
除此之外,報名移民的家庭還得到了一袋米和一袋面、十斤油,足夠剩下的人捱到秋收。
浩浩蕩蕩的移民隊伍,被集中到了高郵縣的運河碼頭。
政府果然沒有騙人,真的管吃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