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李自成戰敗的消息傳來時,張獻忠便明白,要不了多久官軍的主力就會朝他壓來。
生死存亡之際,張獻忠突然又想到先前被熊文燦派來說降的書生盧鼎。
他讓人將盧鼎請了過來。
“盧先生,非是在下不肯投降。只是軍中首領眾多,眾口難調,無可奈何啊”
盧鼎乃是本地秀才,多年科考卻難以寸進。偏偏功利之心非常強烈,始終想要謀取一官半職。
熊文燦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讓他作為使者同張獻忠聯絡。
熊文燦許諾,只要完成招撫,就推薦他出任縣令。
盧鼎大喜過望,積極奔走。奈何兩個多月,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他也不知道熊文燦的耐心還有多少,正在焦急當中,聽聞張獻中愿降,當真是大喜過望。
“如今各部流寇早已灰飛煙滅,陜西的洪兵憲和孫中丞一旦揮軍進入湖廣,到了那時,大王即便想要投降,恐怕各路將領謀功心切,也未必答允。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望大王妥善思量。”
張獻忠更加躊躇。
他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本王愿降之心,天地可鑒。只是先前同朝廷多有誤會,就怕朝廷不明真切,痛下殺手啊。”
農民軍同朝廷之間詐降的事已經干過很多次了。
張獻忠根本無法確信,這一次投降過去,朝廷會不會算總賬。
原來是這個。
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盧鼎也算是盡心用力了。
他湊到張獻忠的耳邊,面授機宜。
“熊大人位高權重,自然能夠一言而決。此人頗愛黃白之物,倘若大王能夠投其所好,托庇于熊大人麾下,自可安然無恙。”
原來是喜歡錢啊
得知了熊文燦的弱點,張獻忠立刻就有了把握。
他讓自己的義子孫可望,搜羅了足夠的寶物,隨同盧鼎一起前去面見熊文燦,商討投降事宜。
身為一個文官,還是官迷,熊文燦最想做的就是招撫張獻忠所部。
為何不想著消滅呢
因為一旦打仗,功勞都是武將的,和他這個文官又有什么關系
他熊文燦還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最需要的就是功勞。
所以說,很多時候統一思想是那么難,又是那么重要。
“歷來各路官軍對我等皆是趕盡殺絕、片草不留,唯獨大人悲天憫人,知曉我等之苦。我家大王有言,能拜在大人帳下、效犬馬之勞,實乃邀天之幸。從今以后,甘為驅策,失志不渝。”
跪在熊文燦的面前,孫可望說了一大通文縐縐的詞匯。
只不過這些詞的用處,完全不能跟擺在熊文燦面前的禮物相比。
饒是熊文燦位高權重、見多識廣,此時也傻了眼。
兩尺多長的碧玉啊,拿在手中宛如散發著熒光的絕世寶劍,早已令他徹底迷醉。
除此之外,兩枚一寸大小的珍珠,也是世間罕有的珍寶。
為了買通熊文燦,張獻忠也是下了血本。
至于效果,不言而喻。
“爾等投降以后,化賊為官,自當用心皇命,助本官剿除余賊,還天下以太平。則自然可以封妻蔭子,富貴永享。”
熊文燦堅定了態度,一定要將招撫之事進行到底。
至于前人所受的教訓
與他何干,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