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爾哈朗之后,兩黃旗的絕大多數人都出言支持豪格。
從他們本心來講,就跟豪格比較親近。
而且他們也清楚,雖然沒有讓多爾袞成為皇帝,但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多爾袞依舊是對朝政影響最大的人。
必須要推舉出一個能夠跟多爾袞掰手腕的人,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
多爾袞可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其他人更加團結了。否則的話,非得吐血不可。
因為有了龐大的支持,豪格終于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得到了足夠的利益。
今后有了攝政王的身份,多爾袞就完全壓制不住他了。
布木布泰輸送完了利益之后,還得做到滴水不漏。
“先帝在時,對睿親王就時常稱贊有加、托付國事。咱大清有睿親王,今后才能走的穩。就以睿親王和肅親王共為輔政,襄助陛下理政,不知可否”
該給多爾袞的好處,布木布泰還是給了。
擺了多爾袞一道,已經是極限了。她并不敢真的徹底觸怒多爾袞,生怕引發不可預知的后果。
再說了,她想要利用豪格牽制多爾袞,未嘗沒有利用多爾袞牽制豪格的意圖。
帝王的心思嘛,平衡才是王道。
多爾袞心中愈發郁悶,卻也只能接受。
皇位沒了,攝政王的位子可不能再沒了。
否則的話,就換成豪格隨意拿捏他了。
至此,滿清的歷史開始進入新階段,形成了一帝雙王的微妙三角關系。
至于這種關系什么時候會被打破,暫時還尚未可知。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正式在西安稱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政策,就是在原定的五等爵基礎上,冊封梁越為涼王。
這也讓梁越一躍超過了大順的所有人,地位僅次于李自成。
政權建立,接下來一個重大問題擺在了大順君臣的桉頭。
那就是未來的戰略方向問題。
“啟稟陛下,以微臣之見,天下之大敵,莫過于夏賊。夏賊之富之強,冠絕天下。我朝欲要統一天下,當時刻關注夏賊之動向。要想在錢糧上與之抗衡,當揮軍南下,盡取大江之南膏腴之地。”
牛金星身為丞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把夏國列為了頭號大敵,并且將目光盯上了富足的南方。
他這些時日總攬政務,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大順的底子究竟有多么的空虛。
再沒有足夠的錢糧補充,大順隨時都可能崩塌。
可對于他的建議,李自成卻沉默不語。
很顯然,并不是很滿意這個決策。
“啟奏陛下,欲爭天下,當爭名份。舊明雖已傾塌在即,然仍為天下人所認同。誰能滅舊明而代之,立時便可收獲天下民心。”
李巖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戰略方向。
那就是向北,渡過黃河,攻取京師,先滅了大明再說。
李自成瞬間露出笑臉。
“呵呵,事關重大,究竟該如何抉擇,大家伙都議議吧。”
這還怎么議
你的表情不是說明一切了嗎
群臣心中腹誹,卻還得裝模作樣地討論起來。
“臣認同李大人所言。”
“李大人所言,實乃至理。”
“滅大明,取名份,則天下歸心。”,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