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歷史當中,緬甸國王莽達就被莽白發動政變給殺了。
時值清軍南下,殘明朝廷抵擋不住,于是永歷皇帝、沐天波等人便只能退入緬甸茍且偷生。
一開始,因為外圍還有李定國數萬大軍,緬甸當局對南明眾人還算是恭順。
可是后來李定國連戰連敗,實力大損,緬甸人就開始跋扈起來。
等滿清在西南的統治愈發穩固之后,吳三桂決定進軍緬甸,徹底消滅殘明政權。
隨著清軍的到來,緬甸上下全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偏偏莽達對殘明頗有好感,還采取支持的態度。
但其余人等,都不想因此觸怒滿清,以免國破家亡。
大勢面前,莽白的身邊很快聚集了一大批的擁躉。
莽白力量大增,迅速發動,沖進了王宮,將莽達給誅殺了。
莽白篡位之后,以登基為由,向永歷皇帝、沐天波等人索要賀禮。
其時殘明朝廷顛沛流離多年,早已山窮水盡,哪里還拿得出賀禮
沐天波便回復緬甸,說沒有上國之君賀番邦之臣的道理。
莽白找到了借口,迅速發動。
沐天波以下數十名官員被殺,隨后緬甸軍兵沖擊了永歷皇帝的行宮,并將永歷皇帝囚禁了起來。
待吳三桂進入緬甸之后,挾強軍之威向緬甸索要永歷皇帝,緬甸方面不敢抗衡,只好乖乖交人。
吳三桂將永歷皇帝帶回云南,隨后用一根弓弦就給絞死了。
這一系列的慘劇,史稱咒水之難。
現在攻入緬甸的是國防軍,殘明朝廷的處境更加不好。
畢竟他們在外圍沒有李定國的數萬大軍作為策應,而且緬甸還在云南損失了大批精銳。
緬甸國內對于帝國的恐懼,已經達到了頂點。
當南海艦隊攻到仰光附近時,緬甸國內的各方勢力終于達成了一致。
為了避免滅國的危險,必須盡快改弦更張,同帝國重修于好。
于是莽白就進入了當權者們的視線。
莽白早就對國王的位置充滿野心,現在看到有力局面出現,自然不會放過。
“下官已經調動了五千人馬部署于都城外圍。”
“各個城門的守將都是下官的心腹,保證萬無一失。”
“王宮里的內侍愿為接應,指引道路。”
“各位官員都愿意親自上陣,助您一臂之力。”
所有人爭前恐后,就怕莽白還有疑慮,不愿意發動。
莽白確實有疑慮。
“莽達不得人心,便不能為我們的王。只是帝國如何看待,還需要從長計議。”
緬甸內相茶文達主動請纓。
“下官愿意去國防軍那里走一趟,誠懇請罪。”
所有人都明白,不管他們如何折騰,帝國對緬甸的看法才是關鍵。
要不然的話,他們這邊辛辛苦苦發動了政變,好不容易推翻了莽達,結果帝國還是要將緬甸滅國,他們不是做了無用功
天大地大,帝國的態度最大。
當下,緬甸內相茶文達率領幾位重臣一路南下,前往仰光拜會了南海艦隊第三支隊司令許錫忠。
聽到緬甸即將生亂,許錫忠也是大吃一驚。
“帝國無意徹底鏟平緬甸,莽達等人的做法倒是幫了我們大忙。”
軍政萬斯華對緬甸內亂一事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