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兄弟,張好古那是沒說的。
“左二可不是從前的左二了。爹你不知道,左二回來的路上,在畿輔那邊大破亂賊呢。”
他來了精神,也忘了對老爹的懼怕,口齒便利地講了左夢庚的所作所為。
他只當是吹噓,為好朋友張目,張宗桓卻被震的七葷八素。
不同于張好古,張宗桓可知道左夢庚的作為是多么的驚艷。
“人多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左家小子去了一次遼東,便漲進若斯嗎?”
一個能有如此作為的人,說出的話份量可就不一樣了。
張宗桓看向兒子,問道:“他還和你說了什么?”
張好古不敢隱瞞,一五一十都說了。
他沒有注意到,張宗桓的目光里滿是欣慰。最后對他道:“從今以后,不可胡鬧,凡事多聽聽左家小子的。”
張好古一呆,沒想到張宗桓居然改變了態度。
以往他和左夢庚混在一起,張宗桓深惡痛絕。現在居然讓他和左夢庚多多來往,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可不管怎么說,張宗桓的轉變,讓他再去和左夢庚廝混不用擔驚受怕了。
張好古滿心歡喜地回房,卻沒有注意到,張宗桓陷入了沉思。
左府,入夜之后,服侍了左良玉夫婦、又安頓好了徐若琳后,左夢庚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孤寂空曠的房間里呵氣成霧,冷的令人發抖。
明明有仆人在屋子里放好了炭盆,可竟然感受不到什么溫度。
再說了,炭盆很不安全,很容易令人中毒。
左夢庚越發覺著,過幾日有空的話,非要給府上來個大改造不可。要不然的話,這一日冷似一日的冬季,非要凍死人不可。
一時不能入睡,左夢庚的思緒又回到了白日間在莊子上的見聞。
顆粒無收的田野、饑寒交迫的農民,還有背負在農民身上沉重的負擔,都是這個時代必須解決的癥結。
那些歷史在腦海里一一閃過,給了他各種答案。
但究竟哪一個答案才能解決明末的問題,他不知道。
至于關外咄咄逼人的女真人,還有那盯上了他的白蓮圣女,左夢庚完全沒有當成一回事。
當代華夏的諸多問題,全在平民百姓身上。
只要能夠解決了這個大問題,其余的內憂外患都不足為論。
諷刺的是,一直到明亡,甚至再過三百年,同樣的問題依舊如故。
直到那一抹紅的到來,帶領著中華民族完成了涅槃萃變,才脫離了這千古不變的治亂循環。
可惜,左夢庚可以為那波瀾壯闊的歷史而贊嘆。在這個時代,卻并不能去學、去做。
畢竟時代不同,貿然照搬,結果并不會比現在的歷史更好。
茫然無緒,讓左夢庚心煩氣躁。
他干脆拽過了紙張,又化了墨汁,隨手在紙上亂寫起來。
不去拘束頭腦,想到了什么便寫什么。
實在是頭腦里多出來的那些東西太過于駁雜繁復,恐怕窮盡他的一生也未必能夠全部感悟、掌握。
直到寫的手腕、手指酸麻,他才停下。
回頭再看,愕然發現,居然寫出來的東西全出自于一處。
【勞動生產力最大的進步,以及勞動在任何地方的運用中體現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練度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這是一部著作,一部在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著作。
其中對于歷史某個時期經濟活動的論述和剖析,具有非常強大的指導意義。
而那個符合書中論述的時期,似乎……
就是當下。
左夢庚慢了下來,一字一句認真地讀著自己寫出來的文字。
這些東西本不是他的,而是強制灌注到他的腦中。
盡管在那么多知識的影響下,讓他讀懂這些文字并不難。可能夠徹底理解并且融會貫通,形成屬于他的認知,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長夜漫漫,四野安寧,給了左夢庚一段難得的學習時光。
直到左富悄悄進來,站到了他的身后。
“少爺,該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