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行自己也可以擼起袖子上去干嘛,掛逼出手不信干不過誰。
七月,秦人兩路大軍,直入韓境,步步緊逼。
秦人全面攻韓,把正在熱火朝天打齊人的幾國,都給弄蒙了。
韓人去齊國湊熱鬧的兵將,駭然反應過來,急速回援,在前線和蒙驁,王翦所部遭遇。
可惜以韓軍之力,宛若小溪遭遇長江,濺起的水花有限,被秦軍主力一舉擊潰。
秦軍高歌猛進,一路逼至韓人國都新鄭。
至此時,秦軍伐韓約有一個月,時間處在八月下旬。
秦軍逼至新鄭,王翦以兵圣之尊,親自登空念伐韓檄文,討韓桓惠王無道,民不聊生,韓人每況愈下,街上行乞者屢見不鮮。
討韓人群臣無能,無治國之才,尸位素餐…
討韓人宗室掠奪民脂民膏,民窮而韓人宗室奢靡無度。
一番檄文念下來,韓人被埋汰的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韓人宗室皆期望韓非子能出面抗秦。
然而韓非子提前已經離開了新鄭,說是去訪師荀子,此時已不在韓境。
秦限韓三日,出新鄭以投降,允諾不殺韓人宗室。
若逾期不出則強攻,屠戮韓人宗室全族。
其實這是嚇唬人的,不論從哪方面考慮,伐韓都需要展現仁者胸懷。
這是個套路,不管事后是不是要清算后賬找理由殺人,剛開始,都要許諾人家只要投降,堅決不殺,做給天下人看。
這方面,趙淮中也不能免俗,不準備現在就殺韓人宗室。
至于以后殺不殺,就看韓人投降后的表現了。
三日之期已至,韓桓惠王想在王宮內自絕,以全韓人宗室最后的自尊和顏面,然而王翦登空而起,在最后關頭救下了桓惠王。
其實桓惠王自己也沒有死的勇氣。
他拿著上吊的白綾,站在椅子上一直等到王翦升空,才把椅子踹翻。
王翦又是鄙夷又是好笑的將他救了下來。
他死了對秦人伐韓的名聲不利,有韓人憐其死,事后便容易生亂。這個時代的宗族,國家地域觀念,是非常強的。
桓惠王起碼現階段還不能死。
八月二十三日,韓人宗室出新鄭以降秦。
在這方世界,大秦元年,秦王便斷然出兵,吞韓以強秦。
消息傳出,六國…現在應該叫五國震驚。
其中又以魏人最是驚懼,因為秦吞韓后,已經能從兩側環繞魏境,隨時都可以發兵威脅魏人大半個國境。
據說魏午在宮里好像又哭了一次,心傷生不逢時。
八月末,天晴,萬里無云。
咸陽。
全城都在歡慶的氛圍當中,趙淮中負手站在秦宮城樓之上,矚目以迎接伐韓凱旋的王翦和蒙驁所部,包括他們帶回來的韓人宗室成員。
當然,還有韓人手中持有的那部分仙臺柱!
Ps:以韓人之弱,再配合上其他幾國新敗的時機,所以伐韓沒必要長篇大戰,關于相關鋪墊之前其實有不少,只是沒挑明…以后會有大場面國戰的時候~求月票,求推薦票,求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