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趙人已露敗相,末將率人上去沖殺一陣如何?”樊於期急于立功。
秦之橫掃天下的機會已經來了。
在未來幾年攻伐五國的戰役中,誰能立下大功,便能名垂千古。
樊於期心頭火熱。
王翦眼神銳利的掃了他一眼,心下驀然想起趙淮中的叮囑,在趙淮中的計劃中,攻趙,乃至未來的伐燕之戰中,樊於期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
“大王另有考慮,已在為伐趙之后做準備和布置…”王翦心忖。
既然樊於期在趙淮中的布局中很重要,王翦便不吝指點,道:
“這支趙軍,長年與匈奴,與我大秦,與燕人交鋒,轉戰天下,皆是李牧麾下悍卒,戰力分毫不輸我秦軍。
眼下我們雖然略占上風,但只是占了兵戈銳利,甲盾堅固的優勢。
要擊潰趙軍,時機還未到。”
樊於期耐著性子點頭:“吾亦知道,趙人確是兵鋒不弱。
但趙人國力日漸衰退,我大秦卻兵強馬壯,甲戈無雙。
兩軍對壘,拼的不僅是兵將,還有儲備,趙軍早晚必敗在我軍手里。”
王翦贊揚道:“說的好。”
樊於期以崇敬之色注視王翦:“大將軍成就兵圣之位,戰力驚世,若出手可能直接破開此城?”
王翦啞然失笑:“你太小看兩軍對壘了,且不說李牧修行不在我之下。
單是這兩年天地氣息不斷增長,不僅是我人族強者層出,兵員的戰力亦在不住遞增。
數年前,憑借軍陣之力,萬軍相合亦未必能擊殺圣人。
但如今,萬軍齊出,共聚其力,已能力斬圣人。
蒙驁將軍在西線,便以軍陣共聚其力,殺過不止一位妖王。
樊將軍要記住,我大秦兵將在不斷變化,其他各國亦如此,軍力皆有增長,相輔相成,切不可輕敵。”
樊於期恭敬答應,但眼神中的熱切,并未稍減。
此時戰場上兩軍交鋒的形勢再生變化,王翦瞅瞅樊於期:“你率兩萬人從左翼沖擊趙軍,看李牧如何應對。”
樊於期大喜,策騎而出。
是役,趙軍雖一直處于弱勢。
但李牧指揮有度,在弱勢中尋求機會,想誘秦軍冒進,可惜王翦并未上當。
最終,雙方互有折損,又以趙軍傷亡更重。
黃昏。
雙方鳴金收兵。
兩軍對壘雖然未分勝負,但秦將楊瑞和那邊,卻是一直在高歌猛進。
四月末,楊瑞和所率秦軍再破趙人三城。
趙王趙遷惶恐不安,不斷下詔催促李牧,若不能正面擊潰秦軍,便讓李牧盡快回訪,以護衛趙人腹心之地,力阻楊瑞和所部。
到五月中的時候,在趙遷連續下達十四道詔令后,李牧終于從邱陽退兵回防。
樊於期趁王翦所部攻破谷城,前去接管城池的時機,毅然下令,選擇追擊李牧。
李牧佯退以誘敵,樊於期貪功,率軍窮追不舍。
五月二十一日。
兩軍於趙地肥下(宜安東北)接戰,李牧突然展開軍陣,實施反攻。
在雙方正面交鋒之余,趙軍的一支精銳驀地從側翼殺出。
樊於期措手不及,被趙軍擊潰,李牧又趁機奪回了邱陽,再次扳平兩軍的對壘局勢。
到王翦所部聞訊趕來支援時,秦軍囤積在邱陽,由樊於期所部負責守衛的糧草,已悉數被趙軍焚燒毀掉。
消息傳回邯鄲,趙王大喜。
親自下詔書傳告天下,言李牧所部,斬殺秦軍樊於期麾下過五萬秦軍。
李牧得知消息后,對副將扈輒(hu、zhe)道:“與樊於期交鋒,是利用其冒進才將其擊潰,但我軍只來得及燒掉秦軍糧草,王翦便及時回援,哪有殺死數萬秦軍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