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有些感慨:“如今入秦倒是近了,再不需繞開趙人,匆匆數年,趙地竟已歸秦所有。”
一眾人等旋即進入了原本的趙境。
出了燕地以后,路上遭遇的盤查陡然嚴格起來。
官道上一隊隊馳騁而過的秦軍,警戒森嚴。
“趙人好戰,長出良將,秦雖得了趙地,但各地必有趙人仍在反抗,故而秦在趙地布下重兵,照此趨勢,沒個三五年時間,秦人絕難平定安撫趙地之患。
數年內,秦人當無力繼續東侵。”太子丹身畔,一名穿灰色長衫的中年謀臣說道。
太子丹憂慮道:“那三五年之后當如何?”
謀臣無言以對。
此后眾人一路前行,很快發現趙境的情況,并不如他們想象中那么混亂。
趙境雖然秦軍層出,戒備森嚴,但多是防患于未然。
實際上趙人的反抗力度并不大。
燕人一路橫穿趙境,沿途所遇村鎮等地,有不少車馬在運行,馱伏著糧食等物。
太子丹讓人上前打聽,才知道趙地民眾,鮮少反抗秦軍的原因是秦占據趙地以后,秦王下詔,不僅減免了趙人未來兩年的稅賦,且在各地散糧,供趙人果腹。
老百姓雖然受到年代和地域性限制,仍有不少趙人對秦人持敵視態度,但百姓所求,無非是吃飽穿暖。
秦人不僅不壓榨他們,還反過來供糧。
故而趙境各地,要比想象中安穩,很少有動蕩和暴亂發生。
依眼前所見,秦安撫趙地,顯然用不上三五年那么長的時間。
“秦人哪來這般多余糧?”
一名太子丹的隨員不無惡意的揣測:“秦人難道會自己勒緊腰腹,將結余的糧食用來安撫趙人?”
太子丹沉聲道:“是因為秦地的量產激增。
五年前,韓人鄭國入秦,獻策讓秦人修繕水利。
當時各國皆暗中竊喜,覺得秦人上當。
但鄭國渠完工以后,據說秦人負責收糧的糧吏曾有豪言,說關中一地,便可供養天下。”
太子丹等人邊走邊談論沿途所見。
不日間,他們一行人便越過原趙人邊防,進入了秦境腹地。
繼續前行,便能看見秦境各郡縣,多設有果木種植處,各地還在開建獸欄,大肆推廣畜牧養殖。
太子丹看的頗為眼熱,命書吏逐一記錄:“這些都記下來,歸燕后在我燕地也開展嘗試,以豐我燕人之物產。”
一干燕人接近咸陽的半路,還遇到了魏人的使臣隊伍,同樣要去咸陽出使。
魏人的隊伍中央,有一架極為龐大的車輦,竟由六輛輦車合并組成,也不知馱伏著什么東西。
隨著咸陽的接近,太子丹遂又看見不少平素避世不出的古族世家之人,也都在去咸陽的路上。
官道上,車馬穿梭往來。
大秦咸陽,仿佛天下人都在爭相到訪。
楚地,壽春。
一個須發皆白,但身體硬朗,壯碩如山的老人,手里拿著一卷竹簡,看了又看:“秦人平趙,邀請吾前去咸陽一會是何意?”
“吾去還是不去?”
老人在院子里走來走去,舉目眺望咸陽方向:
“吾在這壽春數年,也無甚作為,楚人憑地小氣,就去咸陽看看也好。
聽說那秦王降趙后,竟然放了李牧歸趙,這般氣度,吾去看看又何妨?”
十一月初,咸陽漸寒。
各國之人絡繹而至,盛況空前。
一眾圣人應趙淮中之邀,亦從各地趕往咸陽齊聚。
而此時的咸陽殿內,趙淮中居矮席而坐,正和煉妖圖里的胖虎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