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秦王親自出手,敲了一面啞鼓,惱羞成怒,魏人送這面鼓還不如不送。
慶忌當即站出來勸阻趙淮中,別親自擊鼓,道:“秦王萬金之軀,豈能親自奏鼓…”
然而不等他說完,趙淮中已經擺手道:“無妨。”
他興致頗高的從上方王座上,緩步走了下來。
伸手虛拂,那夔牛鼓便輕飄飄的飛起來,落到了咸陽殿外的廣場上。
趙淮中從虞媯手里取過那只接近大腿粗,常人需要雙手捧起的巨型鼓槌,就見這鼓槌宛若鐵鑄,通體流轉著一種暗青色的微光,湛然如新。
鼓槌筆直,只在頂端出現一個巨大的球型骨凸,祭刻著致密的咒紋,線條繁復,也有青光閃爍。
趙淮中走出殿門,來到夔牛鼓下。
其他眾人也都隨之而出,在一側旁觀。
夔牛鼓,是一面立鼓,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戰鼓。
鼓面亦為青色,充滿了年代的沉積感,古韻斑駁,但并不老舊,和鼓槌一樣,流轉著隱隱的青光。
靠近到鼓面之下,能聽到低沉的呼嘯聲,鼓內仿佛封存著一座海洋,在起伏澎湃,又像是一種猛獸的咆哮。
鼓面上有著諸多紋飾,意即夔龍紋。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夔龍紋是最主要的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結合,具有神秘古拙的美感。
絕大多數青銅器上的龍紋,指的就是夔紋,也稱夔龍紋。
由此亦可見夔在古時的地位。
它是上古神獸,被認為是龍的一種。
慶忌打算先把臺階鋪好,硬著頭皮道:“此鼓傳世的時間過久,確實已無法奏響,在我魏境多年,從未有人能敲響此鼓。”
咚!
趙淮中隨手揮槌,砸在鼓面上。
霎時間,風云驟變。
趙淮中手里的鼓槌,驀然亮起,雷電盤繞,游走如蛇。
鼓槌自行縮減了粗細,變得恰好可以被趙淮中單手握持。
那鼓面上浮現出致密的夔牛紋,居然有一頭夔牛的法相,在鼓上浮現。
趙淮中敲一槌,那夔牛便在鼓上跳一下,落下來時便有震天動地的鼓聲響起。
轟~轟轟!
炸雷般的巨響,在咸陽宮內傳出。
此鼓確有聲震千里之能,且鼓聲有振奮人心的加持屬性,聞聽鼓聲,讓人熱血沸騰。
這鼓聲幫黃帝在逐鹿之戰取得勝利,顯然是真的。
夔牛鼓能對己方戰士形成戰力加成,如同狂化…趙淮中敲了幾下,便知曉了鼓的奧秘。
鼓是魏人送的,將來要是用這鼓聲激勵秦軍,去攻魏似乎不太好意思…趙淮中揶揄地翹了下嘴角,遂把鼓槌遞給虞媯,停止了奏鼓。
那鼓槌離開趙淮中的握持,頓時變回了剛才的大腿粗,虞媯單手根本把握不住。
呂不韋特意上前,拿起鼓槌,連槌數下,然而鼓上鴉雀無聲。
這鼓居然認人,一般人敲不出動靜。
呂不韋心下暗笑。
他早看出這鼓以自家大王之能,必能敲響。
所以才讓自家大王動手,人前顯圣,這是變相拍龍屁的手段。
此時,各國來使無不心驚。
尤其是慶忌,他大魏群臣,武將,全都試過。無人能讓這鼓發出聲音,到了趙淮中手里,卻是敲得輕松異常。
“這鼓不錯,安候回去,代寡人謝謝魏王。”趙淮中道。
慶忌連連點頭答應,臉上堆笑,打落了牙齒往肚子里咽。
近黃昏時分,各國使節才散去。
次日。
朝陽初生,人皇舟浮空往西飛去。
船上,圣人匯聚,趙淮中的法身帶著胖虎隨行,那面夔牛鼓同樣被放到了船上。
人皇舟一路出了秦人邊境,直入昆侖山。
而就在人皇舟離開咸陽的同時,一個老將風塵仆仆的進入了咸陽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