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增設三郡等相關事,我秦境將進一步鼓勵農耕,貿易和生育,多生者可少交賦稅。”
華夏數千年傳承,在古時,疆域一直受限于人口,以及糧產不豐,軍事布防等因素。
秦這兩年銳意推動農產,從鄭國渠竣工后的次年試種開始,糧食遞增,果木等項,皆碩果累累。
經過連續兩年的統計,秦境已全面解決了糧荒。
且在吞韓滅趙以后,幅員,人口,都比以往大幅增加。
拓寬秦之國境等事,便到了操作起來的時候。
這里和歷史有著巨大的偏差。歷史上,秦境從未往北(今NX)延伸過,一則繼續往北并非富庶之地,二來繼續往北,游牧部落為患,不利于布防,消耗太大。
趙淮中此番提議增設三郡,也沒將步子邁得太大,相對保守。
想一步到位,很可能會變成一紙空談。
匈奴和秦之間,其實有一個緩沖帶,屬于無主區域,趙淮中的操作就是將這部分地域先吞掉。
他一提出來,群臣立馬炸裂,嗡然議論。
國境和人口,是國之根本。
想建立新郡,意味著增加軍備,建設新城,花錢會如流水一般。
管錢糧的兩位老臣,身體都在哆嗦。
有點家底就開始消耗,這回不打仗又開始增設新郡,從來沒個安生日子。
兩位老臣站出來,正準備力阻增設新郡之事,趙淮中擺了下手:“此事寡人已做了決定,不必再議。
眾臣按寡人之議做準備便好。”話罷起身離去,根本不給兩個老臣開口的機會。
這是赤裸裸的獨斷專行,不納人言,古時的昏君,多有這種特性。
兩個老臣頓時氣抖冷。
君王其實也分等級,最低等的是昏君,被讒臣專權架空,愚弄操控,自身缺乏掌管一個國家的才能智慧。
趕上這種昏君當道,必國力日下,民眾苦不堪言,江河傾覆。
比昏君稍強點的是雖然不缺精明,卻暴虐專橫的暴君,動輒殺人,隨心所欲,這都屬于對自己失去了管控的下等君主。
稍好些的則講究帝王權術,以制衡之道,控制眾臣為自己賣命。
最上等的就是趙淮中這種開掛作弊的。
他憑借自身強大的統治和威懾力,以眾臣為用。
所有大臣都是工具人,根本不需要搞制衡,要有大臣敢玩弄權術,欺上瞞下,剛有想法就會被趙淮中發現,結局老慘了。
至于他搞一言堂,獨斷專橫,是因為知道增設新郡有大利,是歷史發展的軌跡,后世早就印證過。
他需要做的,只是讓其更符合眼下這個時代,量力而行。
增設巴郡,讓秦連通海疆,從戰略,地利等方方面面考慮,都會讓秦更富強。
還可以為將來吞楚,以及進一步掃平匈奴,提前做準備。
獲得海疆之利,秦將迅速變得更為富庶,和各國拉開愈發明顯的距離。
秦要增設新郡,且是開拓前人所未有之地,一次設三郡,這是天大的事情。
此后數日,秦人眾臣都在激烈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