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兩極的基本改造,星海艦娘聯盟在艦娘母星系二號行星上,也算是了有了正式的軍港和基地。
接下來聯盟會持續輸送艦娘過去,擴大改造艦隊規模,提升整體改造范圍和速度。
兩顆行星768天相遇一次,但是有了新的發動機之后,隨時都能飛過去,只是路上用的時間多點少點而已。
另一邊,在第二行星艦隊抵達二號行星之后不久,四號行星的探測器也抵達了目的地。
與二號行星基地一樣,自動入軌完成之后,基地就開始繞行四號行星,采集準確的行星數據。
獲得的結果與當時的觀測相差不遠,只是現在的結果是實際監測得到的準確結果,而不再是通過各種信號模擬計算出來的結果。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的多,半徑1732倍,體積52倍,質量36倍,這已經達到氣態行星星核的標準了。
如果早期獲得了足夠的氫氦元素,就會變成類似海王星的小型氣態行星,不過因為處于宜居帶內,溫度會比海王星高。
它會稱為熱海王星星,而不會是原版海王星那種冰巨星。
但是現在的實際結果是,這行星表面的空氣非常稀薄,只有03個大氣壓。
也正是它的大氣層稀薄,所以蓄熱能力低下,導致變成了一個冰球。
根據實際抵達的基地的探測結果,四號行星表面基本完全被冰層覆蓋,具體的海陸面積不能馬上獲得。
不過可以根據起伏區域,與平整區域的差異,以及遙感反饋的數據,基本準確的判斷出來。
四號行星的海陸比例,也跟二號行星正好相反,二號行星陸地比例比地球第一截,四號行星就正好高一截。
陸地面積占了大約38,最終的陸地總面積,大約是地球的四倍。
這么廣闊的陸地面積,大致分成了四個大型區域,總共十六塊大型陸地。
每個區域的幾塊大型陸地,相互之間都非常的接近,隔著狹窄的海峽,類似歐洲與非洲,或者是有地峽相連,類似亞洲與非洲。
無論是總體上看,還是從細節上看,四號行星都跟二號完全相反
那邊重力低、溫度高、海洋比例大,這邊重力高,溫度低,海洋比例小。
所以如果要進行環境改造的話,方法也會與二號行星完全相反。
得從赤道地區開始,想盡辦法制造溫室氣體,制造更加濃厚的大氣,提升星球溫度。
對于一顆宜居帶內的星球而言,對于許星辰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升溫可能比降溫要簡單。
有了核聚變技術之后,在星球表面建設露天反應堆,直接當爐子加熱空氣,或者是加熱海洋都行。
電解水制造氧氣釋放,氫氣拿去當反應堆燃料,可以持續循環工作。
同時發掘各種碳酸鹽礦石,制造二氧化碳就可以了,能源也由反應堆直接。
但是四號行星更大,陸地更加集中,內陸的環境會非常惡劣。
完全冰封的海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陸地,而且完全無法通過海水流放設備。
而且,低溫下植物也更難生長,不可能像二號行星那樣,只要溫度不太高的地方,把種子扔下去就大概率能成活。
同時艦娘母星條件非常好,宜居地區面積比地球多幾倍,資源也是異常的豐富。
而艦娘人口只有240萬,人類也不過1個億左右,四大群島有大量的荒島、荒地待開發。
谷寘
所以,單純的看實際狀態,星海聯盟沒有迫切向外殖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