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社會和行業節奏都稍微有點慢,因為沒有兩個對手那么大的壓力,所以有點像是原有時空的歐美人。
天朝人對天文學,對航天相關工程,對新火星的探測,當然也保持著興趣,但是卻并沒有特別的緊迫,只是在正在的研究。
不過他們也有個特殊的敏感點,那就是凡事都要爭奪第一。
當發現歐聯和美利堅都準備發衛星的時候,天朝帝國連忙把相關工程列為緊急項目。
技術儲備雖然最充分,資源也最為充足,但是畢竟是開頭沒有太重視,所以略微晚了一步。
最終在帝國一百二十年二月三十日,包括毛子在內的歐聯首先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
雖然這個衛星沒有什么功能,圍繞地球轉了七圈就失聯了,但是作為衛星試驗畢竟是成功了。
美利堅緊隨其后,在五月十六日,發射了一顆沒有什么卵用的人造衛星,運行了六天之后失聯。
最后是天朝帝國,直到八月三十二日,月底的最后一天的才完成了衛星發射任務。
雖然這個衛星完成度比前兩家都要高,發射后持續穩定的運行的很長時間,并且帶有測試性的通訊功能。
但是畢竟已經是第三名了,而且這項目總共就三個選手,第三名反過來說就是倒數第一。
有報紙把這個說法搬出來之后,天朝帝國上下的怨念就爆發了。
于是,所有工程人員一起立下軍令狀,下一個大項目一定要搶到第一
下一個項目非常明確,所有組織都知道對手接下來的目標,肯定是要發火星探測器了。
在這之前還有幾個小項目,包括更加成熟的通訊衛星,包括月球探測器,作為火星探測器的前置測試。
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相比普通的人造衛星試驗而言,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難度也直線上升了一個級別。
而有著更好的科技基礎的天朝帝國,在這次競爭中終于找回了優勢。
實際上衛星測試的基礎,天朝帝國已經打好了,另外兩家還要繼續打磨衛星,實際上已經慢了一步了。
接下來的兩年,三方各自發了幾顆新的衛星,然后在兩年后,帝國一百二十二年五月,天朝帝國首先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
這下子壓力就到了歐聯和美利堅方面了,兩邊憋住了勁兒努力追趕,最終歐聯晚了八個月,美利堅晚了十個月。
月球探測器之后,真正的重頭戲,新火星探測開始,難度再次直線上升了。
經過三年的摸索之后,歐聯和美利堅的項目人員認為,由于基礎科技的相對薄弱,正常與天朝帝國競爭很難取勝。
天朝帝國的研究應該已經基本完成了,很可能會在帝國一百二十四年的窗口期內發射,己方的不可能完成所有研究和測試。
關鍵是,火星探測與月球探測不同,錯過一個窗口期就是落后兩年,下一次機會至少十一百二十六年了。
經過幾次內部討論之后,兩方不約而同的決定冒險。
不等所有的研究和測試全部完成,在項目仍然有些不可預料性的時候,冒險提前發射不成熟的火箭和探測器。
如果失敗了,也當是理論驗證了,但是萬一成功了,那就能和天朝帝國基本同步,同時拿到新火星的第一手信息。
于是,天朝帝國以為對手還要繼續測試火箭的時候,卻從報紙上看到了對方即將發射探測器的消息。
帝國上下看到都大吃一驚,天文圈子是非常小的,大進度基本沒有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另外兩家火箭還沒整利索。
現在直接進行發射,那只能是要冒險了
帝國方面沒有什么好說的,只能抓緊時間打起精神,繼續打磨火箭和探測器功能模塊,等待發射時間的到來。
于是,在帝國一百二十四年七月到八月,三個航天機構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先后扔出了自己的火星探測器。
最終,天朝帝國精心準備的探測器,相對平穩的成功抵達了新火星。
冒險搏一搏的兩家探測器,路上出了點“意外”之后,也非常“幸運”的堅持到了最終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