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證航速不變的前提下正常彈射,要么增加額外的柴油發電機組,要么增加額外的輪機和鍋爐,要么加裝燃氣輪機發電。
增加柴油發電機組,艦體改造幅度最小,找空出來的艙室塞上就行了。
增加鍋爐和輪機數量,能夠保持艦體的動力系統統一,但是需要的空間最大。
加裝燃機發電,要求設置專門的進排氣道,需要調整的艙室數量最多。
燃機能量密度更大,但是增加了艦體的動力系統復雜度。
艦娘不需要船員,要做艦娘特化改造的時候,能夠節省出來的正常空間,增加三種發電設備是綽綽有余的。
但是在簡單的考慮之后,許星辰還是選擇了這三種方法之外的,難度最大但是可以保持艦體結構的方案。
也就是整體更換功率更大的汽輪機來發電,但是仍然保持八臺鍋爐配四臺汽輪機的標準格局。
許星辰手上沒有更大的軍用汽輪機和鍋爐,但是可以在現有的汽輪機和鍋爐的基礎上,開發更大功率的新產品。
國內有相關近似類型的,用于工業動力的大功率汽輪機,以及用于核動力發電的更大的汽輪機。
最大有單機10萬千瓦的工業動力汽輪機,如果有需要時候可以完成艦用汽輪機改造。
許星辰直接在科研系統里面建立了新的科研方案,設定了單機功率7萬千瓦(9.52萬馬力)的設計目標之后,直接花費儲備的戰利品懟出來臉成品。
這套單機7萬千瓦,四臺一套28萬千瓦,相當于38萬馬力的汽輪機,將作為皮皮蝦姐妹們改造的主動力源,同時也是后續新射擊航母的主動力源。
有了這套動力源,平時不再需要單獨開輔機用于發電,主汽輪機的能量就足夠供應航行,以及全艦的其他所有需求。
輔機僅作為備份能源,用于突發緊急情況,日常的動力系統結構,得到了小幅度的精簡。
同時如果有需要飆船的時候,也能將速度短暫的提到35節以上。
接下來就是飛機了。
山東自帶的飛機,是滑越版本的殲15。
安裝電磁彈射器之后,滑越版本的殲15就不能用了,要改用彈射版本的艦載機。
雖然許星辰現有的強5乙改三重制版,本來就是彈射版本的艦載機,可以直接拿上去用。
但是為了追求極限,許星辰還是決定,在滑越版本殲15的基礎上,改造一型同樣規模的彈射版本的艦載機。
殲15的外觀上,雖然與蘇27、殲11、殲16非常類似,但是內部結構差異巨大,主要是承力要求不同。
不過滑越與彈射版艦載機的結構,相差就不是很大了,安裝彈射結構之后,微調一下機體就行了。
但是既然要作為參考來做到極致性能了,那許星辰就不會單純的把滑越改成彈射型。
不過,由于這個世界的敵人的情況,對于極限性能的追求,主要不在于空戰性能,而是在攻擊能力,所以目標是炸彈卡車。
許星辰花費戰利品完成殲15的逆向工程,然后大致參考殲16的性能指標再優化,指定了彈射版本艦載機的設計目標,然后再次直接花費戰利品點數完成研發了。
最終得到的飛機,被定名為殲15改。
空重18噸,載彈量12噸,最大燃油量12噸,最大起飛重量42噸,最大航程4500公里。
當然,這是極限數據,是執行遠距離打擊、轉場、大規模攻擊的時候,才會出現的數據。
作為艦載機日常空戰、攻擊作戰的時候,是不會全部加滿掛滿的,加一半是常見狀態。
戰斗/攻擊機搞定之后,就是同樣重要的預警機了。
許星辰直接以空警500的圖紙為基礎,花費戰利品研發艦載版本的預警機,這次的研發任務主要是縮小。
空警500的機體是運9的,屬于四發65噸級運輸機,不可能作為常規艦載機使用,必須要重新設計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