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了,盆地上面一條線,下面一條線,這兩條線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以及陸上絲綢之路。
在絲路上,中國除大量出口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漆器等,還有中國的經濟作物杏、桃和甘蔗等。西方通過絲路輸入中國的物品也十分豐富,有毛織品、玻璃、寶石、香料等,特別還有從大宛輸入的汗血馬。中亞地區的農作物和經濟植物,如葡萄、苜蓿等也經絲路傳到中國。
商隊往來頻繁。
商隊穿過沙漠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或碰到沙漠中的黑風暴,或碰到沙匪,或在沙漠迷失方向渴死,等等意外,這片沙海中從古至今死了很多人,死掉的人很快被炎熱的太陽曬干,變成干尸,不會腐化,干尸能保存千年甚至幾千年。
另外,沙海中的野生動物稀少,也不會破壞尸體。所以,這片沙漠中,干尸的數量就如草原上的牛糞還多。
風從沙子里吹出一具幾千年前的干尸,你也不要大驚小怪。
法顯在《佛國記》中記載了,沙河中多有熱風惡鬼,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渡處,則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周陽用手里的手仗,一根干枯的胡楊木把干尸翻過來,用手仗在衣兜里翻找了一下,翻到了一本筆記本,一個指南針,一把手槍,這把手槍型號奧匈帝國羅斯-斯太爾M1907手槍,口徑8mm,重1.03kg,彈倉容量為10發,有效射程30米,
周陽坐在旁邊的沙丘上休息一下,喝了一點水,吃了點牛肉干。拿出筆記本來看。
筆記本上文字是英文,周陽閱讀筆記本的內容。
這個人名字叫做卡爾.克萊恩,英國人,探險者,1939年從印度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國的興疆大地探險。
所謂探險,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盜掘興疆大地的文物。
在漢唐,西域文明極為繁盛。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人文環境,這里又是我國乃至世界地上地下文物古跡保存最好的地區之一。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各國的探險者蜂擁來到興疆大地,考古挖掘,瘋狂盜掘古代文物。
以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荒漠發現樓蘭古城為起點,在新中國成立以前,興疆的‘考古’活動基本上是被一批外國探險者所壟斷進行的,其間,盜走文物最多,以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國的斯坦因、法國的伯希和、德國的格倫威德爾和勒柯克、俄國的克列蒙茲和奧登堡、日\1本的大谷探險隊為代表。這是西域文物之殤。
卡爾.克萊恩與當地向導在沙漠里探險的時候,碰到了黑風暴。黑風暴烏天蓋地,就如一堵巨大的沙墻襲來。在黑風暴中,碰到最糟糕的情況,當沙塵暴停歇,卡爾.克萊恩從沙子里爬出來的時候,兩頭駱駝跑掉了,向導也死了,沒有向導,他迷失在沙漠中,水袋和干糧袋掛在駱駝上,被駱駝帶走了,他沒有水,最終渴死在沙漠中,變成了一具干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