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年代的生物禍斗,利爪,獠牙,渾身皮毛豎立,舉止間,噴涂著可怕的火息。
從高處縱身盤踞而下,地面抖動,隨時橫飛。
數米長的體型,讓人看著望而生畏。
好在的是,這家伙被關在10號囚牢不知多少歲月,餓都餓瘦了。
看著威風凜凜,其實軀體干癟,顯得饑腸轆轆的虛弱狀態。
“禍斗,聽說周武王封神,周文王封鬼,在幾千年前,在那無法追溯的古老年間,你是被周文王封在這里的吧?”莊凡在故作鎮靜開口。
他手上拎著一把長刀,系統兌換的,沒有名字,屬于較為雞肋的兵器。
沒辦法,他那點系統積分,也兌換不了真正的“神器”!
渾身血氣洶涌的禍斗,宛如一個行走的“禍源”,不斷吐納熾熱氣浪。
禍斗沒有沖上來,圍著莊凡走了一圈,虎視眈眈盯著。
“你,不是周老頭派來的吧?”禍斗開口。
“周老頭?誰?”莊凡蒙圈。
“陰險狡詐,卑鄙無恥,包藏禍心,不講武德的周文王周老頭。”禍斗氣得牙癢癢。
莊凡更是一頭霧水,怎么回事,你跟周文王有血海深仇啊?
“不是!”
“我乃后代仙人。”莊凡厚著臉皮說道。
“當年,周老頭陰險無比,對外宣稱,說這里有一個大寶藏,將我等引來此地,沒想到,他早已設好了陷阱,等著我們往里鉆,這些年來,我時刻都在提醒著,如能恢復自由,我一定將周老頭撕碎,和他的血,啃他的肉……”
禍斗氣得腦瓜頂上,不斷冒紅煙,瞳孔內,也是游蕩著可怕的戾氣。
對于那些歷史,莊凡自然是不清楚的。
不過禍斗的夢想,估計是無法實現了,幾千年前的人物,早就塵歸塵,土歸土。
莊凡說道,“這里有10個囚牢,除了你,其他囚牢還有什么家伙?”
“他們皆強大無比,所有的10個囚牢,屬于我最弱,你可以想象!”禍斗回道。
“1號囚牢最強?”莊凡問。
“聽說過燭九陰嗎?它不是1號囚牢,就在2號囚牢。”禍斗說道。
燭九陰?
燭龍?
那頭傳說中睜開眼就是白天,閉上眼就是黑夜的古老恐怖生物?
燭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山神,身長千里,通體赤紅,居住于章尾山,燭龍有一子名為"鼓",被處死于鐘山之東。
《山海經》中稱燭龍能夠向天神請求雨水,即所謂"風雨是謁"、"能請致風雨"。
燭龍之說的由來,諸多古人都曾給出過自己的解釋,《楚辭章句》說"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山海經校注》:"炬,可以照明,為燭"、"燭照九陰之幽隱,燭龍之稱燭陰,蓋以此矣"。
而《山海經注》說"燭九陰"意為"燭照九幽之處",并非燭龍的名字。
燭龍最早形象出自《山海經》說燭龍是一條紅色皮膚的無足而人面之龍,住在海外赤水之北,身長千里。
《山海經》是這樣描述燭龍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綮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燭龍的最高定位出現于明清之際,被認為是太陽的另一個名字,但在《山海經》中,燭龍遠沒有如此高的地位。在明代,燭龍緊追應龍其后,也成為了皇家的祭祀對象,號神烈山之神,位享地只壇,與五岳、五鎮等眾多山神同列,與順天佑畿輔時的應龍神一樣并非是單純的異獸,或是純粹的龍種,而是兼具多種神格的龍中之神。
最古老的歷史年代,真有這號生命體?
“吼……”
正當莊凡思考時,禍斗卻忽然發難了,從背后攻擊而來,惡爪撕裂,大口攀咬。
大片紅霧彌漫,將莊凡周圍數米區域,盡數淹沒。
禍斗選擇的時機很好。
趁著莊凡分神,悄無聲息繞到背后,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發出致命殺招。
莊凡站在那,等禍斗的利爪,惡斗沖到跟前,才回過神。
“禍斗,你TM陰我……”
莊凡大怒,連忙橫起長刀,只是這一切似乎太遲了,沒有時間阻擋。
“喋喋,你就是一頓美味的大餐,你身上的肉,夠我禍斗再支撐幾十年了!”
“外邊老干尸的話,你也信。”
“太天真的人,注定死得很慘。”
……
禍斗顯得殺氣騰騰,然而它的聲音很快戛然而止,因為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