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兩人吃飽喝足,莊凡才提及正事。
剪滅了北面大敵金國,收服了大片失土,可喜可賀,可以舉辦一場舉國歡慶的盛宴。
可接下來還有更厲害的強敵,在北邊虎視眈眈。
蒙古之患。
強于洪水猛獸。
莊凡說道,“金國滅亡,原本強盛無比的金國,為什么會在這么短時間內覆滅?”
“其實哪怕我不干預,以大宋的實力,還是能以弱勝強,贏得勝利。”
“兩位,你們可想過為什么?”
這是一道考核的問題了。
說白了,就是總結經驗,對雙方各方面的力量做一個對比,從全盤分析,得到一些東西。
“先生!”
趙構行禮,率先說到,“朕以為,金國滅亡,無外乎兩個重要原因。”
“其一,全盤漢化過猶不及。”
“其二,兩線作戰疲于被命。”
莊凡點頭,認可趙構的想法,趙構能不假思索說出這兩點,顯然是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說得不錯,金國快速滅亡的原因,這兩點其實極為重要。
比如第一點,金國政權入主中原,面對比自己多出百倍千倍的漢族人口,如想建立統治,主動進行漢化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
但是,就像談戀愛一樣,既然接受了這個人,就要學著接受這個人的種種不足。
所以金國在進行漢化改革時,按照漢人的形態將鮮卑族武裝起來,實現了社會階段的跨越。
但是,漢化后引進的弊政也毫無疑問在鮮卑族內生根發芽,導致其很快崩塌。
這一點,是有歷史可以當依據的。
比如在宋朝700多年后,建奴再次走上了漢化之路,可惜,建奴人沒有吸取教訓。
以前在東北時,條件比較艱苦,大了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打仗分到戰利品也人人有份。
可是進入中原后不一樣了,按照漢族體制,有了階級等級,平均主義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上級再也不能夠和下層士兵同甘共苦,所以統治階級逐漸失去下層擁護。
進入中原后,學著漢人貴族的樣子,娶三妻四妾,當有余糧的地主。
以前遇到打仗拼命,無不躍躍欲試,以求多搶多拿。
而如今,上陣前和家人哭哭啼啼,一步三回頭,早已沒有了開國初期的銳意進取之心。
既然入主中原,成為漢人的代表。
之前建奴那落后的文明自然是要堅決拋棄的,所以建奴對母語進行了徹底地毀滅,導致王朝后期皇帝都不認識建奴文字。
同時,為了表明自己不是來自山溝的屌絲,建奴貴族開始處處跟中原的“時尚”學習。
這種學習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導致了奢靡世風很快盛行起來。至于“當家作主”后,建奴人成為寄生民族,也是歷史必然。很快,建奴人不識刀兵,在遭受外在打擊時,這幫建奴人連最基本的自立能力都丟得一干二凈。
關于趙構所說的第二點,對于金國滅亡,同樣至關重要。
消滅遼國北宋后,金國被南方宋朝的富庶閃瞎了眼,如果能夠徹底消滅南宋,占據南方,不久可以一夜之間富甲天下了嗎?
所以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奉行“干掉南宋、一統中原”的原則。
可惜南宋的韌性超乎了金國的想象。
拉鋸戰幾十年,金國功敗垂成。就在宋金在南方死磕時,蒙古部落逐漸崛起,成為金國的威脅。
為消滅威脅,從金世宗開始,每隔三年,金國就深入草原腹地給蒙古來一場“減丁運動”,即屠殺強大的蒙古族部落。
減丁運動使蒙金的仇恨不共戴天。
兩個戰場,金國被夾在中央,完全失去了地緣優勢,滅亡垮臺是必然。
莊凡看向岳飛,問道,“岳將軍,可有什么高見?”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