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最古老的蒸汽機。
是守護東方組織買來的,一共買了五臺,價格不貴,主要是它夠原始,結構簡單,能夠用最原始的技術生產制造。
甚至有些部件,還可以用簡陋鐵器替代,對其性能影響不大。
有人問道,“先生,這蒸汽機有啥用的?”
莊凡說道,“進入最低等級的工業化標志,就是能否造出蒸汽機。”
蒸汽機的作用就大了。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意義深遠:首先,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蒸汽動力的出現,使工廠擺脫了水力條件的限制,工業化速度回憶,工業城市興起。
第三,蒸汽動力的使用,帶來了交通運輸業的革命,鐵路運輸出現,鐵路時代到來;汽輪問世,加強了洲際之間的聯系。
聽到這,每個皇帝都變得蠢蠢欲動起來,這就是先生口中“工業化”的標志啊!
一旦造出來,他們各自的帝國朝代,也能如仙境一樣,亮如白晝,可以使用各種電器,進入到更高文明的生活。
“先生,這個大家伙的原理是什么?”劉邦問道。
相對內燃機講屬于“外燃機”。
由鍋爐與汽缸、活塞連桿機構、配汽機構等構成,燃料加熱鍋爐,燃料在汽缸外燃燒,叫“外燃機”。
將水燒開,產生蒸汽,蒸汽通過配汽機構進入汽缸,推動活塞做往復推運。
說完了基本部件,原理后。
沒有著急用這么個大家伙做演示。
莊凡手一劃,一大堆化學器皿出現。
他開口說道,“原理其實很簡單,你們看好了!”
緊接著,莊凡用酒精燈對燒瓶加熱,使水沸騰,蒸汽便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推起。當達到一定高度時,打開夾子使蒸汽從橡皮管放出,這時活塞又落下來。
這樣重復操作,可觀察活塞的往復運動,演示蒸汽機的簡單工作原理。
劉邦點頭道,“不復雜,看著很簡單。”
莊凡說道,“但是要普及到各個行業,就沒有那么簡單了,首先是要足夠強度的鋼材。”
煉鋼煉鐵,就是接下來的重點。
“嘭……”
“嘭……”
幾個紙箱砸落地面,莊凡說道,“各位,這是蒸汽機的設計圖,你們帶回去,找最好的工匠好好研究。”
隨后莊凡從蒸汽機上,取下一個純鋼部件。
他開口說道,“你們那些朝代的鋼鐵,強度,抗壓度,拉伸度,韌度都不夠,必須要達到這個等級才行。”
這是現代的鋼材。
鋼鐵是工業上最常用才材料。俗話說,百煉成鋼,也有一本書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述其主人公經歷的坎坷歷程,也間接反應了鋼鐵煉制過程的困難。
現代的鋼鐵煉制是怎樣的呢?
原料是廢鐵或鐵礦石,廢鐵是回收得到的,而鐵礦石來自大自然,不同原料煉制方法也不一樣,但大體需要經過的歷程都基本相似。
電爐或高爐煉鋼,這過程是把廢鐵或鐵礦石化成鋼水,以便后續加工。
轉爐煉鋼,這過程是把電爐或高爐煉鋼得到的鋼水提純,去除雜質,得到較為純凈的鋼水。
通過上述過程煉制出來的鋼水,澆入鑄模冷卻凝固后即得到鋼坯,現代工業上大規模生產鋼鐵一般使用連鑄機,可連續澆注鋼水,不斷輸出鋼坯,此時就已經完成了煉鋼過程了。
得到的鋼坯根據其用途經過軋制、拉拔或機加工,得到各種形狀的鋼材,這時的鋼材就是市場上常用的鋼鐵原材料了。
為了讓這些古人更能切身體會,莊凡播放了一段鋼鐵廠的視頻。
鋼鐵是工業的基礎。
所以莊凡用了一個多小時,介紹鋼鐵煉制的材料,配比,過程……
我國炒鋼技術大約發明于西漢后期。
其法是把生鐵加熱成液態或半液態,并不斷攪拌,使生鐵中的碳份和雜質不斷氧化,從而得到鋼或熟鐵。
創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技術,是冶金史上的一項獨創性發明。
灌鋼的工藝過程大致為,將熔化的生鐵與熟鐵合煉,生鐵中的碳份會向熟鐵中擴散,并趨于均勻分布,且可去除部分雜質,而成優質鋼材。
在坩堝煉鋼法發明之前,灌鋼法是一種最先進的煉鋼技術。
原理其實都差不多。
難就難在走出第一步,實現質變。
莊凡說道,“你們回去后,立刻組織大量工匠進行研究,實驗,總結,將過程中的問題記錄下來,到時我一一解答。”
宋高宗說道,“先生,朕與各位將軍,不是專業人士,無法詳盡傳遞各類信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