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凡何嘗不知?
可她的方法真的行不通,莊園千萬不能有損,要是家沒了,別說對不起列祖列宗,他以后還怎么修繕歷史,怎么面對古代帝王?
而且莊園里的這幾棟樓宇,可都是從系統的歷史商場,用大量積分兌換的啊!
這不是普通房子,沒了就沒了,可不是普通工匠就能修建起來的。
最后一個憂慮。
鬼雄殿深處,不知封著多少古老的野獸,以及恐怖死物,要是全部跑出來,莊凡不就成了華夏罪人?
所以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考量,龍首的辦法都不可行。
“先生,可是我不希望你再出意外……”龍首一臉憂心忡忡。
莊凡柔聲說道,“放心,再給我一段時間,等我再次蛻變,老干尸就算手握一堆殺手锏,也不是我的對手了。”
需要多久呢?
莊凡估計,半年差不多了!
當然,如果他能有更多積分,可以在歷史商場內,兌換到一門更牛逼的“神仙術”,實力將可以直線暴漲,什么鬼雄殿,一巴掌拍碎,什么老干尸,一拳頭砸飛。
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為古老的帝國,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半工業化社會。
從而獲得更多的系統獎勵積分。
這個目標很難,尤其還是千年前的農業社會。
一下子拔高,就好比讓一條普通鯉魚,直接魚躍龍門,徹底完成蛻變。
什么是農業社會?
生產方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出現在春秋晚期。
古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在古代華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尤其要將華夏的古代農業社會,完成轉變,更是難上加難了。
眾所周知。
刀耕火種,是指古代人類的農業生產方式,先以石斧,后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干后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松軟,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后不再施肥,一般種一年后易地而種。
而精耕細作是指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類的農業生產方式有了顯著的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成熟,農業生產工具不斷進步,農業生產對象不斷擴大。
華夏農業古代社會的農業發展體系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因其產生的獨特地理環境,自然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
首先,由于古代農業的生產以及古代治水的需要,大規模的人力資源使用成為必要,使得專制的中央集權成為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政治基礎,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其次,由于我國古代領土廣泛,因而沒有形成和西方相似的古代商業社會,逐步形成了以農業為主的典型的小農經濟,構成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經濟基礎。
最后,農業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其上層建筑,形成了以儒家哲學為主的農耕社會的意識形態,構成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政治思想基礎。
所以農業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奠定了古代農業社會的基礎。
這個形態、基礎、獨立等等。
根深蒂固。
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撼動的。
“誒,要是大明朝就好了,可以省很多事。”莊凡只覺得有些頭疼。
“先生,古老華夏就相當于一片“熱帶雨林”,萬事急不來,什么事都要一件件去做……”龍首耐心說道。
“這樣吧!明天你請一位資深研究古歷史的專家過來,我們聽聽專家的說法。”莊凡道。
“莊園的秘密,最好還是不要讓外人知道。”
龍首繼續道,“要不我們約在省城,最近這里發生太多事,也需要派人處理,平穩消息。”
莊凡道,“好,你去安排。”
他沒有吃飯,爬去練功房,一個人修煉恢復去了。
又一天中午。
龍首驅車出發,坐在車上,莊凡說道,“既然去省城,就安排虎首也過去吧!”
龍首點頭道,“昨夜已經安排好了。”
莊凡道,“龍首在西方那邊,搞出那么大動靜,會不會有尾巴?”
龍首道,“好像有些狂熱信徒,還在執著追殺。”
莊凡道,“告訴虎首,不要躲躲藏藏,就光明正大走動,在我們的土地上,我看誰敢造次。”
莊凡現在實力強大了。
動他的人,絕對不行。
動他,更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