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那里也去看了,稻谷產量不行,算貧地,剩下沒開荒的干脆以泥灘來算。
正好朝廷鼓勵開荒地,一切有例可循,找的又是認識的中人,能省去不少時間。
周勤把田地、山坡、房屋地和水塘那一塊通通讓中人丈量記錄,該買的全都買下,雖花了幾百兩,但心里踏實多了。
那中人也沒想到周勤能拿出這些錢來,一旁阿文和方管事在幫腔,那中人誤認為是有黃家暗中支持,便不再追問。
況且他又不是白忙活,他也有中人費用可拿的,這一單下來,二十幾兩也是有的。
田地紅契到手,心才真的踏實了,一家人又慶祝了一番。
周勤移戶籍之事在榕樹村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些人覺得他年輕不知好歹,失去村族庇佑是大忌。
有些人覺得周勤移戶籍那以后還怎么通過他巴結黃家呢?還有些人甚至覺得村正得了什么好處,正憤憤不平呢。
一時間村民議論紛紛,村正焦頭爛額,只能號召全村開會說明。
村正忙給眾人解釋,他會這樣辦理,完全是為村里著想。而且如今他們村才是被動的一方,要是不答應人家就要去告官。
“告就告唄,是周二順一家犯事被抓,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就是就是。”
“這么大的事村正怎么沒和我們商量一下就私自決定了。”
“對啊!”
“不會真的得了什么好處吧?”
村正慪火得要死,一巴掌拍到桌上,激動說道:“雖說不與你們相關,但真的出了報官這樣的事有礙名聲。對年輕人的嫁娶有影響很大,你們難道沒想過這個嗎?誰家沒有待嫁子女的?更何況你們確定周勤只記恨周家而已嗎?”
這話頭一出眾人便歇了氣。
待嫁子女誰家沒有?現在沒有以后也會有的嘛。
當初自己家雖沒搶奪周勤田產,但冷眼旁觀,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總是不爭的事實。
一時間大家陷入沉思的同時又紛紛將矛頭指向周二順一家,要自己承認錯誤太難了,但要指出別人的問題便容易得很。
“那反正他們一家趕出村不就行了。”
“周二順,那幾畝田不如還給周勤算了,反正你們也白白得種了那么多年。”
“就是啊,做人不能太貪了。”
一時場面混亂不堪,眾人喊著要將周二順一家趕去苦惡村,在幾位長者的幾番調解下才平息。
這回周家真的成了村里的名人了,哦,是十里八鄉的名人。
榕樹村為自保,全部把責任推到周家身上。其它村為討好黃家,將周家和榕樹村說得一文不值。
黃家莊子則和前來上工的各村佃農宣揚周勤以前是怎么被周家欺負和抹黑的。
幾方造勢下,周家成了人人都啐上一口的人物。
劉氏剛開始每天還跟村里當她面說壞話的婦人對罵,好幾次跟別人扭打在地。
村里每天亂哄哄的,村正和幾個長輩便向周二順施壓,若他管不好自家婆娘,就交由他們長輩來管。
周二順自己還病著呢,當下只能將劉氏鎖在家里,村里這才清凈了些。
不管村里的各種鬧劇,周勤一家正忙著過自家的小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