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別亂說,老爺少說能活到八十歲,說不定還能考十三次呢。”
唐金元:“……”
“我謝謝你們的安慰啊!”
“老爹,沒事,中不中進士沒關系,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整整齊齊。”
“咦,話說,她是誰?”
唐金元這才注意到一旁端茶的巧巧。
“我就出去考個試,家里怎么突然多了個人啊?”
“老爺,她叫巧巧,事情是這樣的……阿巴……阿巴……”
“原來如此!”
唐金元點頭。
“兒呀,你做的對,我們讀書人便要仗義執言,不就是什么小國舅嘛,他若敢來找麻煩,交給你老爹處理。”
唐鼎一愣,老唐這自信的表情是什么情況。
“老爹,你……”
唐金元嘴角輕揚。
“嘿嘿,這次春闈,不出意外的話,為父定入前十之列。”
“豈不是,你一定能中進士?”
“那是自然,你可以永遠相信老爹。”
唐鼎:“……”
“那你剛才唉聲嘆氣的?嚇我一跳。”
“哎,為父只是感慨,會試如此簡單,我竟然連考八次不中,簡直沒有道理啊!”
唐金元衣袖一揮,目光灼灼。
“兒呀,為父以前走過很多錯路,渾渾噩噩半生,但從今日起,我唐金元將不再是以前的唐金元,這個家以后就由我來抗吧!”
“老爹!”
唐鼎鼻子一酸,竟然有點感動。
“對了,兒呀,還有件事?”
“啥?”
“你有錢嗎?給我點?”
唐鼎:“???”
唐金元腆臉:“嘿嘿,這不是考完了嘛,我想去春風放松一下。”
“還有,你答應我的十萬兩準備好了嗎?我怕柳姑娘等的太著急。”
唐鼎:“……”
……
御書房。
永樂帝攥著一本書卷冥思苦索。
“整頓太學,用人唯賢?”
“不夠,不夠,何為賢才,又有什么標準呢?”
永樂帝搖頭。
他手中的正是宋代王安石變法的政令措施,雖然也涉及到科舉改革,但同樣太過空泛。
“難……難啊……”
八股取士已經沿用近千年,讀書人的思維根深蒂固,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圣上,今天春闈的試卷送來了,請您批閱定下順序。”
“哦?”
永樂帝眼睛一亮。
“拿來我看!”
“是!”
太監躬身奉上一沓試卷。
按照往年慣例,春闈取士一般由內閣和翰林院共同選定,唯有前十才會送到御書房,由永樂帝親自定下名次。
不過也只是走個流程而已,但今年不一樣,永樂帝明顯對這次科舉十分重視。
主考官們甚至連前十的次序都不敢輕易擬定,而是直接將試卷送來。
“圣人之道,變則生異……”
永樂帝抓起一份試卷掃了一眼,直接砸到地上。
“什么狗屁東西,文不對題。”
“圣上,這金秀乃是蹇太傅門生。”
大太監王景宏趕緊將卷子撿了起來。
太傅蹇義乃是三朝老臣,文壇大儒,甚至這個義字都是洪武皇帝親賜之名,足以說明他朝堂之上的影響力。
“哼,太傅門生又如何?”
永樂帝冷哼一聲:“我大明取士,不論出身,不問貴賤,只看才學。”
說完,永樂帝直接提筆在卷子上些下拾字。
“順天,韓濤,此人倒是有幾分才學,可惜啊,跟老二不清不清楚。”
“嶺南,楊凌,這份試卷到有點意思……”
連續看了幾分試卷,永樂帝卻是連連搖頭。
這些士子的見解太過淺薄,甚至連解縉等人的建議都比不上,又如何入得了永樂帝的眼睛。
“《科舉維新論》”
“廢八股,倡新學?”
永樂帝眼光掃到這份試卷之時,不由得瞳子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