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農歷九月初四,宜開業、開張,宜開工、交易,是個好日子。
“愛晴柔”衛生巾正式投產!
這邊的廠房,不管是外墻,還是內墻,在王林的要求下,統一刷成了白色,給人一種清潔、干凈的感覺。
因此衛生巾廠也被工人戲稱為“白廠”,和服裝廠的“藍廠”相呼應。
工廠的機器已經運轉起來!
衛生巾一片又一片的被生產出來。
開工廠不是最艱難的,租了廠房,辦了執照,買了生產線,請了工人,進了原料,就能生產出產品。
最大的問題是,哪怕你生產出全世界最好的產品,你也得賣出去,才能賺到錢。
銷售,才是整個經營活動中最核心的。
王林因為有國企背景,也就可以充分利用國企資源。
比如說——供銷社。
在九十年代以前,供銷社在我國的銷售地位,絕對是神一樣的存在。
八十年代末期,計劃經濟減弱,市場經濟增強,但供銷社仍然是市民百姓光顧最多的銷售點,也是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申城有一千萬人口,女性比例大約占一半,需要用到衛生巾的女性,在300萬人以上。
以每人每月平均消費兩塊錢的衛生巾來計算,申城一地,每個月的潛在市場,就高達600萬,一年就是7000多萬的大市場。
這個巨大的市場,已經足夠讓王林大展拳腳了!
如果放大到全國,有11億總人口,5億婦女同志,3億以上衛生巾銷售對象,那就是百億大市場!
有了供銷社的代銷,王林對產品的銷售,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
就跟作家寫出來的書,有華書店銷售一樣,最起碼有了和觀眾見面的機會,熱不熱賣,就要看內容和質量了。
因此,王林嚴把質量關。
市面上最常見的衛生巾,分純棉和棉柔兩種材質,這里特指的是衛生巾正面核心表層部分。
棉柔是一種化工制品,經過堿化、漂白、脫硫等工序,所以一般都殘留一定化學試劑。
純棉是天然材料,高端一些的衛生巾都是采用純棉表層。
兩種材質對比的話,棉柔因為是化纖產品會順滑一些,純棉因為是天然材質,有一點糙感。
王林生產的,是純棉產品。
衛生巾屬于一次性衛生用品,歸屬衛生監督局管理。
對衛生巾的生產指標,大致有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性化膿菌、真菌菌落總數等。
我國最初的衛生巾其實是并沒有什么衛生指標可言的,稱為普通級衛生巾。
“普通級”衛生巾每片允許帶菌總數,僅以每片重10克計2000個,真菌、霉菌總數200個。
這類衛生巾在使用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女性不僅感覺到悶熱潮濕,而且對于因潮濕環境下所引起的細菌也不可控。所以,大部分的女性在使用之后都會產生騷癢和異味。
很多黑心廠家,拆解一些黑心棉花,用來二次使用,制作劣質衛生巾,更會產生疾病。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衛生巾的衛生指標不容忽視的時候,衛生巾就此進入了第二個時代,也就是消毒級衛生巾。
“消毒級”衛生巾是指在出廠之前必須經過最終消毒處理,不得帶霉菌。相對于第一代普通級衛生巾而言,無疑女性在使用過程中的健康等級又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