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訪談,其實是分三段進行,每人一段。
王林的采訪過后,便是喬鶴。
喬鶴是舞臺演員,臺風、形象俱佳,談吐優雅自如,和顧清雨談笑風生,妙語連珠。
最后輪到秦建波。
秦建波是科長,在單位也是個小領導,講慣了場面話的,談論起來,自是滔滔不絕。
能成為杰出青年,又能被邀請到演播室里來的人,果然沒有一個是吃素的!
雖然三人的表現都很優秀,訪談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有些鏡頭還是需要重拍,而且節目雖然只有半個小時,但需要錄制的時長卻遠遠不止半個小時。
錄制節目是很費時間的,容易出現各種狀況,需要重復錄制。轉眼幾個小時過去,導演也沒有喊咔。
王林看過劇本,自己要說的基本上講完了,他以為沒自己什么事了,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全程聽其他人訪談。
喬鶴談的是自己的藝術人生,她出身于書香世家,父親是文化局的領導,母親是上戲的教授,從小就耳濡目染,三歲開始學戲、學舞蹈、學唱歌、學樂器,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二十年來,沒有一天歇息,從五歲開始就在區里、市里、全國、國際比賽拿各種獎杯,拿到手軟。
王林聽了,心想難怪沈雪那么努力,原來不止她一個人如此發奮圖強,還有比她更刻苦用功的人,世上哪有什么隨隨便便的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杰出青年,都是各行業青年人的代表,是激勵社會青年人努力向上的楷模人物!
秦建波看起來有些“二”,但這個人其實并不容小覷,他驕傲,自然有他驕傲的資本,家世條件自不必多說,他在節目里也很有分寸,沒透露出自己的背景,只說自己從小就是優秀少先隊員,優秀團干部,作文得過全區比賽金獎,全市大賽一等獎,全國大賽優勝獎,在全國各類報刊雜志,發表過各類文章、小說數十篇,參加過中日青少年夏令營并得過獎,體育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拿過一次市級運動會的百米短跑銀牌。
每個人都講自己的閃光點,講自己的勵志故事。
這些劇本也是早就設定好的。
王林看看時間,居然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
他們從下午兩點到達電視臺,然后進行準備,三點左右正式錄制,不知不覺,在這演播大廳里,已經待了四個多小時!
王林覺得,當主持人,外面光鮮靚麗,其實遠沒有想象中清閑,看這個顧清雨,不管白天晚上,都在工作呢,這種訪談看似容易,其實很累人,尤其是那么多的燈光照耀之下,眼睛都是很不舒服的。
錄制還沒有結束。
接下來,顧清雨開始和三位嘉賓進行隨機訪談。
顧清雨問道:“王林同志,你還記得你童年時發生過的大事嗎?是什么樣的事情影響了你的今天?或者說什么樣的經歷,造就了你今天的成就?”
王林微一沉吟,說道:“看報紙。我從小就喜歡讀報。報紙上的一切時政大事,都能成為我關注的目標,有時候,成功的機會就隱藏在這些新聞、消息背后。”
顧清雨又問:“你閑暇時間常去哪里?做什么事?”
王林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讀書、看報。周末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新華書店。”
顧清雨笑著問道:“那你未來的目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