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秀道:“你去哪里工作,跟我沒有關系!”
馬波道:“現在大學生稀缺,很多單位都搶著招大學生!申城已經有很多家單位聯系過我了,有政府機關,也有國營企業,就連你所在的申紡廠,也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呢!說不定以后我們還能同一個單位工作!”
李文秀哦了一聲。
八十年代,大學生就業,在當時不是問題,只要是大學畢業,就等于是端起了一個“金飯碗”,比工人的鐵飯碗更好!
每到畢業前夕,各企業單位就會到大學排隊要人,當時私人企業和集體企業想要一個大學生都還很困難,大學生成為了天之驕子。
當時國家鼓勵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發展,很多鄉鎮開辦起了鄉鎮企業,很多集體也搞起了集體經濟,但因為廠子小,吸引不了人才,招不到大學生就業,只能到其它大工廠里,請工程師臨時過來指導。
于是,“招工”、“以工代干”、“借調”等形式開始顯現了,工廠里出現了“技術能手”,工資單里出現了獎金。每到星期日,申城的工程師們,就到臨近的鄉鎮企業兼職,人稱“星期天工程師”。人才交流中心也應運而生。
王林知道,馬波所言非虛,雖然他很不待見這家伙,但這家伙一畢業,絕對就是技術骨干,就是工程師,放到政府單位,也是個受人尊重的干部,是要被單位當成“官”來重點培養的。
馬波的優越感,還是很強烈,又笑道:“我還在考慮當中,將來還不一定進哪個單位呢!”
他這么說,其實就是有詢問李文秀的意思,想探她的口風。
李文秀道:“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決定吧!跟我們沒有關系。王林,我逛累了,我們走了吧?”
王林點點頭,喊了周軍他們一聲。
周軍他們還在猜謎語呢,聞言走了過來。
周粥領了好幾個燈籠了,笑瞇瞇的道:“回家掛在門口和窗戶上,漂亮吧?”
王林笑道:“晚上把燈一關,這小小的紅燈籠,遠遠看過去,你不覺得挺像聊齋開頭的鏡頭嗎?”
“哎呀,你要死啊!大晚上的,你跟我談什么聊齋啊!聽你這么一說,我再看這些漂亮的燈籠,都覺得害怕了呢!”周粥白了他一眼。
一行人往門口走。
燈展不是年年都有的,但門票是真的貴,平時進公園里來玩,只要兩毛錢的票,但有了燈展,再想進來玩,就要10塊錢一張的票了!
饒是如此,也擋不住申城人游園賞燈的心,公園里人山人海,門口還有人在排隊購票進園。
走出門來,王林才發現,那個馬波居然還跟在身后!
看來,李文秀也是馬波心里的執念啊!念念不忘呢!
“李文秀,我過幾天就回北金上學了!等我畢業了,我們再見吧!”馬波上前來說道。
李文秀倒是一愕:“你還跟著呢?行了,你走吧!我們也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