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抿嘴笑道:“我聽出來了,人家就是搞了場營銷活動!說不定那個陳秀才,就是老板請來的人!”
王林笑道:“看破不說破!這其實也是最早的廣告,出其不意,能起到奇效。”
沈雪道:“看來百年老店想發揚光大,也是需要打廣告的。”
王林道:“那是當然了,說到這個陶陶居打廣告,他們還有一絕!”
沈雪道:“什么絕招?快說,我最愛聽這些老典故了!”
王林笑道:“陶陶居最開始是賣茶的,也就是茶樓酒肆,因為店老板的妻子叫葡萄,所以最開始的店名就叫葡萄居,后來才改成了陶陶居。好茶還需好水來沏泡。陶陶居初創時,雇用十多名小和尚專門去白云山九龍泉挑水烹茶。”
沈雪問道:“從西關到白云山啊?那有多遠?”
王林道:“那可很遠,有40多里地呢!還得爬山,這活可不輕松!不過那個時候的人,都習慣走遠路,比我們現代人強多了。”
沈雪點點頭:“那是的,別說解放前了,便是解放后,以前的人進城來,都是走路,還得挑擔子呢!”
王林道:“那些小和尚每天凌晨開始工作,行走路線、在何處歇息,都比較固定。水桶加蓋,蓋上加鎖,騎縫處貼著九龍泉水砂紙條,擔子上插著小旗,招搖過市,吸引路人注意。這也是一種打廣告的方法。可以說,這個陶陶居的創始人,很會做生意,很會打廣告!”
沈雪道:“這樣的廣告,的確很新穎,就算放到今天,也不過時呢!”
王林道:“可惜啊,生意難做,陶陶居也曾經因為經營不善,后繼無人,中間關張了五年,后來才重開的。”
沈雪問道:“那這家店,現在還是私人經營的嗎?”
王林道:“解放后成了國營的店鋪,83年的時候和港商合作經營過幾年時間,前年又給改回國營了。”
沈雪笑道:“你怎么懂這么多典故啊?”
王林道:“我以前來廣州,去陶陶居吃過兩回,也是聽別人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道理就在這里,很多事情,只有走到當地去打聽,才能聽得到。這間樓有些來歷的,很多名人都來這里吃過飯,像魯迅、巴金他們都來過。”
聽王林講了兩個故事,沈雪和付美芳,對這個陶陶居來了興趣。
陶陶居樓高四層,外觀為紅墻綠瓦、雕梁畫棟的民族建筑形式,廳房寬敞明亮,陳設雅致,古色古香。樓頂還有一座六角亭,平添幾許風雅。
一樓新開了家超級餅屋,設有可供路人透視的生日蛋糕裱花間。
王林他們去年來這邊的時候,這家餅屋還沒有的,是今年初才開的,因為新奇,吸引了大量行人駐足觀看。
四樓開設了音樂茶座。
餅屋和音樂茶座這兩樣,都是近年才增設的花樣。
從1988年開始,廣東的大型酒樓飯店,都流行開設音樂茶座來吸引消費者。
三人進入陶陶居,挑了個靠窗的卡座。
室內墻壁上,掛有名人字畫、詩詞對聯,尤其是七彩玻璃屏風上刻有詩畫,供茶客欣賞,也增添了文雅趣味。
服務員過來點菜。
王林讓沈雪點。
沈雪看著菜單,看上面寫著各式招牌菜,排在首位的,果然就是麻皮乳豬。還有什么豬腦魚羹、五彩鮮蝦仁、姜蔥炒肉蟹、西湖菊花魚、手撕鹽焗雞、片皮掛爐鴨、云腿爽肚、雪里藏珍、紅燒雞鮑翅、薄皮鮮蝦餃等菜肴。
她對豬身上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便點了一個鮮蝦仁,一個菊花魚,把菜單遞給付美芳點。
付美芳笑道:“我愛吃肉!我就點個烤乳豬好了。王林,你也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