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立文今天沒有外出,就在家里等著王林。
大家都是生意場上的人,彼此做事都很嚴謹,商立文喊了一個律師過來,專門起草了買賣合同。
王林開公司,也有合作的律師,來之前他已經約了律師。
不一時,王林請的律師也到了現場。
雙方先看了一遍合同,確定沒有差池,然后驗看相關的房產憑證和買賣手續。
1987年10月,十三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也包括房地產。
正是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催生了私房的買賣以及試點商品房的產生。
民間開始出現了一批“房蟲子”,這類人也稱之為房纖手,或者房螞蟻,其實就是掮客,也就是后世所稱的房地產中介。
1985年的時候,各地的房地產主管部門,設立了換房站、房產交易中心。
但這個時期的房產交易,主要是公房的置換。
職工們拿到福利分房以后,因為工作調動關系,或者對房屋面積大小的需求不同,很多職工之間,都存在換房的需求。
需要換房的人多了,政府就成立了換房站,專門用來處理這部分工作。
1987年以后,試點商品房、單位集資房漸漸多了起來,再加上民間私房買賣的興起,房產交易中心也應運而生。
王林花這么多錢買房子,當然要買一個安心。
不是他信不過商立文,而是相關的手續,必須辦到位,防止以后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商立文既是知識分子,家里也是做大生意的,對此也存有相同的顧慮,所以兩人一拍即合,都把這件買賣辦得無比的嚴謹。
雙方鬧騰了一天,這才完成房屋買賣和置換手續。
辦好交割手續,商立文把早就收拾好的私人物品,一一搬出了宅子。
“王總,我到朋友家住一陣,就準備出國了,以后有機會再見了。”
“好的,商先生,有空回來做客!”王林笑道。
“好啊!再見了!”商立文上車之前,回過頭來,深深的看了一眼這座老宅。
幾十年間,這座宅子已經幾易其主了!
商家人,也成了這座宅子的過客。
商立文忽然走過去,把鑲嵌在門廊柱上的“商氏別業”銘牌給摘了下來,揚了揚手:“留個紀念了!”
王林笑著點點頭。
商立文坐進車里,車子緩緩駛離。
從此以后,武定路再也沒有商氏別業了。
王林哈哈笑道:“以后,這里就是我的王氏別業了!”
一年多時間以前,王林同志還擠在筒子樓里,屋里連個廁所都沒有,洗個臉還要到外面去打水回來,然后放到臉盆架上的洗臉盆里洗臉用。
如今,王林同志卻坐擁一千多平米的花園別墅!
商立文以前用的那個女傭,名叫柳嫂子,家里就住在附近,她懂一些園藝,也會做飯菜,每個月的工資是150塊錢,早上來上班,做完晚飯就下班,不在雇主家過夜。
王林覺得此人還行,也就留她下來,繼續用她打理花園和院子,同時負責別墅里的衛生和飯菜。
這么多的工作,其實是很累人的,150塊錢一個月,并不算貴。
王林甚至懷疑,柳嫂子一個人,是不是能照顧得來,畢竟這房子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