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無數做大做強的私企,都紛紛倒閉了。
但王林的企業,卻在不斷的發展壯大!
周粥道:“有個私企老板,把投資了400多萬的工廠,無償捐給了村集體!成了典型人物呢!”
王林點點頭:“我聽說過了。你不覺得,這是改革的倒退嗎?”
周粥道:“我現在看不明白。”
王林道:“申城的外來務工人員多不多?”
“多!現在都成老大難了!太容易滋生問題了!這些人沒有工作,又沒有錢,怎么辦?太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了!”周粥道。
王林不由得想到了昨天那場劫難,搶他包的人,是一個操著外地口音的人,雖然不知道那人是哪里的,肯定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因為找不到工作,鋌而走險。
周粥道:“國家發布了一項命令,在嚴控各地人員盲目外出呢!”
王林緩緩點頭,這些事情,跟他息息相關,但又不會有太大的關系。
因為他用的工人,都是從申紡廠分流出來的,他不需要招外地人。
反倒是各地鬧起的下崗潮,給王林在各地成立業務點,提供了招人的便利。
王林和周粥在一起,每天都會討論看報的體會,這也是他們的日常交流之一。
李文秀不怎么愛看報,她也不關心國家大事,她心眼里只有她的工作、家庭和即將出生的孩子。
在家里看電視,除非王林一定要看新聞,否則電視里放的都是電續劇。
哪怕寧可看廣告,李文秀姐妹也不愿意看新聞。
至于沈雪,在她單純而美好的世界里,只有舞蹈——哦,還有王林。
也只有周粥,可以和王林聊聊時政要事。
他們在一起,聊東洋某個島國的經濟發展,談北方老大哥的政治、經濟危機,越談越投機。
周粥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朋友可以談這些高端的話題。
她的哥哥嫂子,都是圍著工作和家庭連軸轉的人,以前住在家里,雖然可以和父親、姐姐談這些話題,但因為她年紀幼、地位低,沒有人愿意傾聽她的講話。
王林不同,王林把她當成平等的朋友,甚至是帶一種仰視的態度和眼光來看待她,畢竟周粥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又擁有獨立自主的性格,是王林十分欣賞的那種女性類型。
周粥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建議,王林都會認真的聽取,記在心里。
這種交往,讓周粥享受到了愛情以外的另一種情感需求。
王林不僅尊重周粥,不僅能和周粥談天論地、論古論今,還是她的知音呢!
一個人身邊,懂音律的人本就不會太多,曲高那就更和寡了。
偏偏王林懂她,不僅能聽懂她的音樂,還能和她一起彈奏呢!
人生知音古來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這種知音的感覺,加重了周粥對王林的好感和依戀。
她最開始對王林產生好感,也是因為王林有著和她一樣的愛好,兩個人的心靈,產生了共鳴。
后來兩人大鬧一場,周粥賭氣分手。
她想過再也不理他,再也不見她。
但工作和生活,又讓他倆糾纏在一起。
雖然她決定把對王林的愛情埋葬,但王林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情感上的知音共鳴,讓她又對王林重新生出一種新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