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曾經考慮過,如果說之前李善必須有所抉擇,但現在未必了因為
李善完全可以選擇自己這個皇帝而不是兩個兒子。
“記得中書令楊恭仁長子與你交情匪淺”李淵笑道“楊恭仁如今兼任吏部尚書,懷仁可去打探一二,河東道、關內道頗多上縣。”
李善謝了又謝,閑敘幾句之后,李淵轉而問道“今日臣子建言斬杜伏威首級震懾江淮軍,懷仁以為如何”
“此乃軍國大事,陛下當召重臣皇子親詢,臣不敢妄言。”李善立即推脫,這種屁事和我有什么關系
“非主詢臣,只是你我伯侄敘談而已。”李淵也并不指望李善說出什么真知灼見,揉著太陽穴嘆道“只慮劉黑闥故事”
李善猶豫了會兒,“那侄兒就胡亂說幾句”
“說。”
“侄兒也曾讀史,未曾聽聞,主帥尚在敵手,麾下大軍處于劣勢卻起兵的先例。”李善輕聲道“杜伏威此人,草莽出身,勇武敢戰,非心懷天下之輩,卻有自知之明,當不會行此蠢事。”
李淵微微頷首,這個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次江淮軍叛亂,主使者理應不是杜伏威。
“杜伏威早年與輔公祏為盜,但后江淮軍攻略江南,兩人漸起間隙。”李淵解釋道“杜伏威入京前,輔公祏遭閑置,并無實權在手。”
李善遲疑了下,又說“竇建德、王世充、蕭銑皆有取死之道,李子通、李密遁逃招致禍端。”
“但杜伏威早年投唐,去歲幾乎孤身北上入京,并無逾越之舉,橫加屠戮,只怕師出無名。”
李淵陷入沉默,這也是他最擔心的地方,這些年來,降唐、投唐的軍閥首腦幾乎都沒什么好下場,竇建德、蕭銑被處斬,王世充流放途中遭刺,李子通、李密不甘終被斬首。
算下來,大股勢力中,除了留在老巢不肯外出的馮盎,也就剩下羅藝、杜伏威了。
如果這次斬殺杜伏威,就算江淮軍不出下一個劉黑闥,天下也必然言論洶洶。
相比起來,杜伏威是最乖巧的一個,江淮軍也沒有和唐軍發生過正面沖突斬其首級,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這時候,李善突然笑道“伯父,其實此次也未必是壞事。”
李淵訝然問“何以見得”
“江淮軍盤踞江南多年,根深蒂固,此次叛亂,一掃而空,日后再無礙難之處。”
李善的意思很明顯,借著這次叛亂,對江南地區進行一次清洗,將來對執政是有明顯的好處的。
李淵微微搖頭,“六路大軍圍剿,尚不知”
“必能全勝。”李善毫不猶豫的說“聽聞嶺南大使李藥師乃伯父簡拔,觀其滅梁軍報,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實有名將之風。”
這次李淵笑了,“當日平陽曾言,懷仁有名將之姿,眼光果然不凡。”
“藥師之才,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呃,李靖雖然曾經在李世民麾下,但真正重用他的的確是李淵不過說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被李靖壓下,這個實在是有點吹,頂多是個平手。
李善吹捧了幾句后又說“對了,杜伏威義子闞棱,授左領軍將軍、越州都督,姐夫出兵前見其勇力過人,召其入軍,充為前鋒。”
“竟有此事”李淵愕然,沉吟片刻后點頭道“此時處斬吳王,的確不妥。”
李善咧咧嘴,稱呼一下子從杜伏威轉為吳王了。
不過,這些說到底和李善沒什么關系,自己想要的已經得到了,現在就是要看到底選關內、河東哪兒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